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最近一直在反俄前線蹦躂的東歐國傢立陶宛,就即將迎來俄羅斯的重拳反擊。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國傢杜馬議員費奧羅多夫日前提交法案,要求取消蘇聯當年承認立陶宛獨立的決定。
這份提案指出,蘇聯國務院1991年9月6日做出的這一決定違反瞭蘇聯憲法和法律,因此是無效的。
費奧羅多夫的說法,其實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1990年3月11日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立陶宛宣佈獨立。1991年2月9日,此前已經宣佈獨立的立陶宛舉行瞭所謂的獨立公投,結果顯示93.2%的投票者支持獨立。
同年9月2日美國宣佈承認此次獨立公投,隨後蘇聯國務院在9月6日宣佈承認獨立公投。
但蘇聯國務院是最高權力機關而不是憲法機關,因此費奧多羅夫認為蘇聯國務院的“承認”不具體法律效力,要求取消。
不過客觀來說,這件事情可能並不會在國際上引發多大的波瀾,因為即便該法案真的在俄羅斯議會通過,也沒有什麼實際作用。
畢竟立陶宛已經獨立多年,俄羅斯自己國內的立法機關不可能決定他的國際地位。說得直白一點,這樣的行為不過是個別議員的一次情緒發泄而已。
但從這次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俄羅斯人對俄目前的國際地位相當不滿。冷戰結束以來,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以及原東方陣營的國傢對自己的定位有著很大的區別。
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歷史上就與俄羅斯有著血海深仇,但由於國傢實力比較弱小,所以分傢之後一直在努力融入西方國傢,以求自保。
而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等國距離西方國傢比較遠,歷史上受俄羅斯影響比較深,因此他們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依然與俄羅斯保持著密切關系。
至於烏克蘭,因為自身條件比較好,實力較強,曾經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傢之間左右搖擺,但總體上傾向於西方國傢。
這一次的烏克蘭戰爭,便是俄羅斯與烏克蘭歷史和現實矛盾的一次集中爆發。
費奧多羅夫對立陶宛念念不忘,要把歷史上的舊賬翻出來,是因為立陶宛與烏克蘭一樣,都曾是蘇聯/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從民族情感上來說,他們也是俄羅斯的斯拉夫兄弟。
斯拉夫人本身在歐洲大陸上就不受待見,但蘇聯解體後這些曾經的小兄弟不但不跟著自己走,反而紛紛加入北約。
真正跟自己關系比較好的斯拉夫兄弟隻剩下瞭國小力微的塞爾維亞和白俄羅斯,這帶給俄羅斯極深的挫敗感。
普京說烏克蘭曾經是俄羅斯的一部分,費奧多羅夫說立陶宛獨立公投“不合法”,其實都是在現實中遇挫之後產生的一種正常心理。
目前外界無法預測烏克蘭戰爭什麼時候收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次戰爭無論結果如何,無論烏克蘭能否如願加入北約,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會繼續離心離德。
就目前情況而言,西方整體實力要比俄羅斯強上一些,烏克蘭已經與俄羅斯撕破臉皮,就不可能再投向相對弱勢的一方。
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展開的軍事行動,是依托烏克蘭東部幾個比較親俄的地區構建瞭一個面積較小的緩沖區,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俄羅斯面臨的國際壓力,但不可能從根本上保障俄羅斯的安全,也不可能改變斯拉夫國傢之間的內訌。
對目前的俄羅斯來說,最該做的不是在歷史問題上糾纏,而是努力防范西方的下一步動作,避免出現西方戰略傢們預想中的“二次解體”。
總得來說,歷史上屬於俄羅斯、又容易跟俄羅斯鬧分裂的地區已經基本完全投入瞭西方懷抱,剩下的都是俄羅斯真正的主體部分,出現西方希望的“二次解體”的可能性並不大。
但經過這次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的回旋餘地被進一步縮小,國際環境變差,這些都是他要面臨的巨大困境。
對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來說,目前的國際形勢可能是1919年之後最差的,國際地位也是最低的。所以如何破解西方國傢的層層圍堵,就要看俄羅斯領導層自己的智慧瞭。
比如此次俄議員提出的撤回蘇聯決定,取消立陶宛的獨立地位,其實就可以看做俄羅斯發出的一次警告。
雖然該提議還未在俄國傢杜馬獲得通過,但這很明顯能給立陶宛及其他國傢形成一種壓迫感,讓他們知道,反俄是要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