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已過,夏至將要到來,溫度也會升高,有地方溫度會達到30℃以上,讓釣魚難度進一步提高,不僅如此,風雨也會增多,上魚率也會下降。
那麼芒種到夏至,我們該怎麼做才會釣到大魚呢?其實,釣魚就是找魚窩,若能找到魚窩,自然就會釣到大魚,輕輕松松魚獲滿滿。
入夏以後,魚窩多在這3處,若是遇到千萬別錯過,以免空手而歸,每次出釣都當空軍,希望你可以重視起來。
第一處——陰涼處
夏季溫度最高,在進行垂釣時要選擇陰涼處,這是和春季不同的,因為陰涼處,溫度相對比較低,水溫適宜,魚兒有進食欲望,釣魚難度會降低。
因此,夏季釣魚對於釣位的選擇,要選樹蔭下、橋梁底下,建築物陰影下等比較涼爽的釣位,在這種釣位釣魚,常常會有意向不到的收獲。
除此以外,陰涼處還和出行時間有關,夏季的早上和傍晚,光線比較弱,溫度會自然下降,魚兒魚口好,還會在淺水區覓食,也是釣魚的最佳時期。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荷葉下、水草區等陰影下,不要下鉤垂釣,這是因為水草區多屬於淺水區,夏季受溫度影響大,魚兒不會在此聚集。
第二處——活水區
活水區屬於溶氧量充足的區域,並且因為水在不斷流動,溫度也比較低,還會有食物存積,適合魚類活動、覓食,屬於好釣位。
對於活水區有兩種形成方式,一種是不斷有水流動,如河流、出入水口、地形有落差的區域等,另一種則是在風力的作用下,讓中上水層對流形成。
不管是哪一種,隻要可以形成活水區域,都是比較適合垂釣的地方,對於第一種形成的活水區,要盡量避免在湍急的流水中垂釣,盡量選擇流水緩的區域。
而第二種是在風力的作用下形成,對於風力要求為3級左右,若是風力過大,會影響拋竿和浮漂的觀察,在垂釣時要選擇下風口進行。
第三處——深水區
進入夏季以後,釣魚要選擇深水區,這和溫度有關,夏季溫度最高,陽光比較強烈,會讓淺水區溫度升高,讓魚感到不適,導致魚遊向深水區躲避。
淺水區雖然食物充足,但是,溫度高,自然也就釣不到魚,不過,選擇深水釣魚,不一定垂釣深度要增加,這是兩個概念。
若是在深水區垂釣可以選擇垂釣深度為2m左右,具體操作,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制定,當然,深度不要太深,要知道,水越深食物越少,溶氧量越低。
還有,不是所有的天氣、出釣時機都適合釣深水,遇見這些情況,淺水區的魚會更多,如早上、傍晚、大雨過後、晚上夜釣、有風天等。
除瞭釣位,夏季選擇餌料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到瞭夏天,雖然容易釣到大魚,但是,小魚鬧窩現象也會嚴重,發生這種問題主要是餌料選擇沒有做好。
夏季選擇餌料,最好選擇谷物類餌料,如玉米、酒米等,打窩時需要打重窩,不要頻繁補窩,會影響大魚進食,要知道,大魚警惕性都很高。
我常用玉米粒、酸奶、再滴入幾滴垂心者利誘進行餌料和窩料的發酵,魚口一般都不差,上魚率也提高瞭不少。
餌料中加入垂心者利誘可以提升餌料味型,讓餌料適合夏季垂釣,還能減少發窩的時間,此外,垂心者利誘還有多種味型,可以適合不同魚群。
寫在最後,夏季釣魚除瞭要選對釣位、餌料以外,還要註意魚漂、魚線、魚鉤的調整,當然,也要註意防曬,不要中暑,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