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魚好釣還是不好釣呢?這個答案並不確定,因為夏季氣溫高,水溫也高,對釣魚人而言,垂釣體驗感非常糟糕。
對魚而言,水溫太高,溶氧偏低,外出覓食不如陰涼處躲避,無論是對魚還是對釣魚人,夏天都不是一個好季節。
但是,要真說夏季釣魚,隻能次次光頭,這也是不盡然的,隻要選對出釣時間段避開高溫的影響,漁獲還是可期的。
然而,影響夏釣最終漁獲數量的,還有小魚鬧窩、亂魚竄窩、魚口輕滑等情況,隻有選對瞭時間段,再解決這三個問題,才能真正的做到接二連三的提竿中魚。
想要解決這三個問題,方法有很多,但是要說性價比最高,效果最好的方法,還是得從打窩這個環節上來處理。
一、窩料不宜霧化,宜黏軟,比重一定要大
很多釣友有一個誤區,在夏季釣魚,打窩時,窩料要盡可能的素淡,就是擔心招惹大量的小雜魚鬧窩。
其實,真的等到小魚鬧窩,別說易容散的窩料,就算是玉米粒一樣被小雜魚拉的到處亂跑,素淡壓根就沒辦法避開小魚鬧窩。
而且,在炎熱的夏季,水溫相對也偏高,較為素淡的窩料,其誘魚效果也非常之糟糕,想要誘魚進窩,還得是腥香的餌料。
那麼想要盡可能避開小魚鬧窩,最有效的方法,是盡快讓窩料沉底,因為很多大體型魚都在底棲底遊,小雜魚是不太敢長時間在水底搶食窩料的。
所以,我們在夏季釣魚,想要盡可能避開小魚鬧窩,窩料黏軟一些,比重大一些,如果非要使用易霧化的餌料,不妨添加一些粘粉和酒米或者飼料顆粒來增加窩料的比重和粘度。
揉搓成餌團之後,餌團因為添加瞭粘粉和酒米,比重較大,入水後,還沒等小雜魚進窩,很快就沉底瞭,進而能大幅減少小魚鬧窩的頻率。
二、應對亂魚竄窩,餌料味型是關鍵
在夏季野釣,不管水面是大還是小,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同一個問題,亂魚竄窩,什麼叫亂魚竄窩呢?簡單的理解,就是進窩魚種類混亂。
比如我們撒的是酒米,結果進窩的是白條,甚至是小鯉魚,把周圍的鯽魚全部給趕跑瞭,而我們的目標魚是鯽魚,釣組、調釣等都不太適合這種糟糕的魚情。
又比如,我們打下去的窩料是玉米,目標是鯉魚或者草魚,結果大傢夥一條沒進窩子,全是白條和瓜子鯽在鬧騰,這就是亂魚竄窩瞭,不僅影響垂釣體驗,更影響漁獲。
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對窩料的味型控制得嚴謹一些,盡量避免使用多種味型的餌料組合搭配,如果非要使用多種味型的餌料搭配,也一定要突出某一種主要味型。
切忌七八種味型摻雜在一起,又不分主次,屆時即便進窩的魚群數量不少,但是種類太亂,漂相也比較雜亂,即便釣到魚瞭,數量也是寥寥。
其實這種情況,就不妨添加點小藥來做主攻味型,釣鯽魚就用甜香,釣鯉魚就用薯香,小藥的味型濃度比較高,三五滴加在窩料中,就能讓窩料的味型濃鬱無比。
在這裡,建議試試垂心者鯽魚藥酒,一斤窩料中滴上5~8ml左右,味型濃而不刺鼻,專門針對鯽魚,不管是大水面還是小水面,流水還是靜水,都有非常不俗的誘聚效果。
三、多用商品餌,少用谷物餌
按理說,在野外釣魚,應該盡量少用商品餌,畢竟商品餌或多或少都會添加一些化學合成制品,就安全性而言,肯定是不如谷物餌的。
但是,現在純種的野生魚,是少之又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人工養殖的淡水魚流落在野外水域中。
口生的,膽子大的早都被釣走瞭,剩下的不是滑魚,就是膽小的,所以,自然、本味的谷物餌,反而不如商品餌的適口性好。
在魚情不確定時,建議不妨先用商品餌開點窩料,先發窩,魚群進窩之後,根據魚情再針對性的補點窩子,屆時谷物餌窩料的效果才能發揮到最大。
如果提前就用谷物餌打窩,在炎熱的夏季,很有可能發生糗窩的現象,這不僅沒有誘魚效果,反而會導致長時間不發窩,壓根就別提什麼漁獲瞭。
綜述
打窩在任何季節釣魚,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季節不同,氣溫、水溫不同,對魚的影響也是不一樣,除瞭天時,合適的打窩技巧,不僅能保證我們的漁獲,讓漁獲翻倍也亦非難事,但是,一定要註意細節、符合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