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受季節影響很大,不同季節釣魚路數自然不同,就是相同季節不同時間段,釣魚的方式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所以,釣魚要因時因地而變。
眾所周知,進入夏季以後,天氣炎熱,在釣魚時要註意細節的調整和改變,而初夏又和仲夏不同,釣魚更要講究方式方法。
今天我們就簡單聊一下,進入仲夏以後如何釣魚,才會連竿到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不至於每次垂釣都空手而歸。
招數1、找到魚窩
魚窩是魚類棲息的主要場所,還可以給魚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和安全的場所,常見的魚窩多是地形比較特殊的區域,如水下坎、陡坡、凹地、窄變寬的地方。
其次,一般而言,夏季的魚窩多會在深水區域,這是因為夏季溫度高,光線比較強,淺水區容易受到溫度的影響,驟然升高,致使魚兒多遊向深水區。
此外,深水區和釣深屬於不同的概念,這點需要明確,還有草窩、石灘等不再是夏季魚窩的主要場所,這些區域屬於淺水區,溫度高,魚兒多不會聚集在此。
招數2、選對天氣
釣魚要看天,天氣選擇不對,也很容易空手而歸,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人熱魚也熱,所以,夏季出去垂釣的天氣應該是涼爽天,這樣魚口會更好。
適宜出行的天氣有刮風天、下小雨的天氣、晴轉多雲天等,不適合垂釣的天氣有下雨前、陰天、連續陰雨突晴的天氣等。
對於夏季垂釣的天氣要遵循氣壓高、溫度低的天氣,還有就是夏季的早上、傍晚和夜釣也是適合釣魚的好天氣。
招數3、認準魚道
不少人釣魚喜歡找魚道,可是,魚道受時間影響很大,就夏季而言,魚兒覓食時間段大致分為3種,早上5~8點、下午5~7點和晚上8~11點。
魚道的形成主要是魚在覓食時造成的,還有就是中上水層的魚類並沒有魚道,這也限制瞭不少魚種,令人欣慰的就是晚上8~11點,這是釣大魚的好時間。
常見的魚道有回灣處、鏵尖處、明草相交處、大小水面交界處等,這些地方都是比較典型的魚道,深受不少釣友喜歡。
招數4、要釣活水
活水區意味著氧氣充足,萬物生存都離不開氧氣,魚自然也不例外,要知道,水中氧氣缺乏,不僅會有浮頭現象,甚至,還可能會發生“翻塘”。
魚都具有趨氧性,所以會在氧氣豐富的區域聚集,也就是所謂的活水區,如流動的河流、出入水口、橋梁底下等,還有就是下風口和下小雨或者雨後。
刮風天會讓中上水層對流,增加水中的溶氧量,而下雨隨著雨水的註入,也會導致水中溶氧量充足,不僅如此,大水面會有無風起浪出現,也適合垂釣。
夏季釣魚,除瞭要掌握以上經典招數,還要調整餌料
到瞭夏季,在餌料和窩料的選擇上,可以多用素餌或者清香型餌料,這樣做可以降低小魚鬧窩,還對大魚具有較強的吸引作用。
我經常會用玉米粒+酸奶+垂心者進行發酵,作為餌料和窩料,魚口一般都比較不錯,魚獲自然也好,垂心者可以增加餌料味型,留魚時間也長。
不少釣友都知道,留魚時間的長短決定著能否釣到魚,不僅如此,其味道多樣,可以適合不同魚群,還能縮短發窩時間,讓魚群更好入窩。
除瞭和玉米,垂釣者也可以與麩皮、紅薯、麥粒等搭配,不僅適合野外垂釣,還可以用於黑坑,都會有不錯收獲。
寫在最後,釣魚受季節影響很大,要想有不錯的收獲,在釣魚時,要進行細節的調整,隻有這樣做才可以獲得不錯的魚獲,不會空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