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多人都喜歡住在高層住宅裡面,因為住在高層住宅視野開闊,空氣新鮮,而且高層住宅看上去高大有檔次。更關鍵的是,住在高層住宅可以乘坐電梯上下樓,給人一種新鮮感。不過,現在很多高層住宅的老業主都紛紛要求搬到多層住宅去居住。老業主們表示,住在高層住宅存在著5大“硬傷”。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住在高層住宅的老業主有著如此不好的體驗呢?一位居住在高層住宅的老業主透露出其中的問題,讓我們來瞭解一下:
第一,高層住宅容積率普遍比較高,通常超過3.0,甚至部分樓盤的容積率達到5.0和6.0。容積率高的結果是,高層住宅之間的間距較短,這樣會影響到采光和通風,而且容積率高的小區綠化和停車位都會較少,小區活動空間也不大,居民舒適度會下降。
第二,高層住宅不僅承擔的公攤面積大,還要承擔更多的物業費用。高層住宅公攤率在25-30%之間,而多層住宅公攤率隻有15-20%。這意味著,高層住宅的業主得房率要遠比多層住宅要低,就要承擔更多的公攤面積上的房價。
此外,公攤面積大每月繳納的物業費、供暖等費用高,很多業主覺得繳納自己套內面積裡的物業費是理所應當的,但是繳納公攤面積上的物業費用,實在有些太冤瞭。
第三,高層住宅與多層住宅相比,遇到火災、地震等災害之後的逃生難度會大幅增加。因為一旦發生火災、地震之後,電梯往往會陷入到癱瘓之中。為此,住在高層的業主隻能是通過走樓梯下樓,這就大大延誤瞭逃生的時間。而多層住宅的業主就不同瞭,遇到火災和地震可以快速通過樓梯及時進行疏散。
第四,住在高層住宅將來要想拆遷都很困難,因為高層住宅占地面積不大,上面還住著大量的居民,開發商如果要拆遷,拆遷的成本也會很高。所以,開發商在考慮到拆遷成本之下,一般不會對高層住宅進行拆遷。而面對年代久遠的高層住宅,通常隻能是小修小補,所以,高層住宅的保值性能很差。
第五,高層住宅在使用瞭十幾年之後,各種設備都會出現老化,不僅是電梯趨於老化,要經常進行維修保養,而且還會經常發生停電停水的情況。所以,20多年以上的高層住宅的業主要定期支付一大筆維修基金,要對基礎設施進行修修補補。
而對於業主來說,老舊高層住宅的各種基礎設施已經老化,掏再多的維修基金,也隻能解決一時的問題。所以,很多高層住宅的老業主選擇從高層住宅搬出,搬到多層住宅裡面去生活瞭。
過去很多人認為,住在高層住宅很有面子,還能經常乘坐電梯上下樓。但實際上,住在高層的業主們也有難言的苦衷,主要是高層住宅的容積率較高,大樓的間距很近,這不利於采光和通風。此外,高層住宅承擔公攤面積大,物業費用承擔的也較多。當然,如果遇到火災、地震等災難,逃生機會也不如多層住宅居民多。
更關鍵的是,高層住宅要想拆遷都很可難,住宅的保值性能較差。同時,由於老舊高層住宅基礎設備已經老化,業主要定期掏錢來進行維護和保養,很多老業主覺得實在是很不劃算,還不如搬到多層住宅去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