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夏季,不少釣友把垂釣目標換成瞭喜熱怕寒的大體型魚,而鰱鳙正是其中之一,甚至還有些老鳥說鰱鳙是“傻子魚”,垂釣難度很小,事實真的如此嗎?
對有多年經驗的老釣手來說,或許如此,但是對釣魚新手而言,作釣思路稍有偏差,就很可能空軍而歸。本人也是每年這個時間段都要去釣鰱鳙,也總結出瞭一些經驗,今天就淺談一下,希望對新手釣友們有幫助。
攻略一:選位技巧
有些釣友魚獲不好,就把問題歸結於水域中魚資源不足,話雖沒錯,但自然水域魚多魚少,是不可控的。所以,找到魚群會在哪裡紮堆,該如何選位,才最重要。
現階段釣鰱鳙,首選的就是溶氧含量豐富的明水區,比如說橋墩附近、洄彎處,或者水庫的上下閘口等位置,就很不錯。
註意:最好是先釣淺再釣深
正常來說,溫度越高,鰱鳙生活的水層越淺,所以入夏以後應該以釣淺為主,如果出現錨魚蹭線等現象,還可以再淺一點,但如果釣瞭一兩個小時發現沒有口,或者是空打不中,可以釣的深一些。
這裡,我並沒有說釣淺的具體米數,是因為一切都要根據水域深淺,以及水域中鰱鳙的實際情況來定。
攻略二:出釣天氣以及時段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鰱鳙喜熱怕寒,所以,溫度高、氣壓高的大晴天,反而是出釣的最佳選擇,最好是在溶氧含量高一些的大水面作釣。
也是因為這一原因,我們也不用遵循什麼入夏後釣早晚,不釣中午,一天之中在哪個時間段出釣都可以。
註意:如果在降溫或者是氣壓極低的陰天出釣,最好不要把目標放在釣鰱鳙上。
攻略三:需要哪些裝備
1、魚竿:長度要在5.4米以上,最常用的就是6.3米或者7.3米的中硬調魚竿。
2、線組:建議使用3+2的線組,魚鉤也要盡量的粗一些,當然,具體還是要依據水域中魚的大小而定。
3、浮漂:最好是用吃鉛量4、5克的浮漂,並且要用加粗尾,由於要釣浮,我們可以帶餌調漂。
4、餌料:我通常會選擇霧化效果好的餌料,比如玉米粉和細麥麩加水打濕,蒸熟出鍋後,再加入少許白糖,滴入3毫升垂心者,常溫發酵一晚即可。
這樣的搭配,對鰱鳙的誘惑力很大,因為垂心者可以很好地跟玉米粉和麥麩融合,繼而起到擴大誘魚范圍,加快發窩速度等作用。
不僅如此,垂心者的味型多種多樣,在實戰過程中,我經常根據目標魚種的不同,選擇某個味型,再與玉米、麥麩、紅薯等材料搭配到一起,不難發現,魚獲確實有所提高。
攻略四:抽竿頻率以及抓口
步入夏季,在自然水域中釣魚,免不瞭要有些小雜魚來鬧窩,影響大傢判斷漂相,鰱鳙又不好抓口,這時,千萬不能著急,出現頓口、黑漂等情況,也別把抽竿頻率降下去。
還有一種情況是,水域中鰱鳙太多,出現亂口、錨魚等現象,這時,我們要增加餌料的粘度,把鉤掛的小一些,也可以降低拋竿、抽竿頻率,註意漂相,抓住小頓口。
寫在最後,可能對於很多老鳥來說,以上隻是些小常識,但我相信對新手來說,一定有幫助。不過,釣魚並不能隻學習理論知識,最重要的還是把知識和思考相結合。
根據水域的實際情況,來不斷調整自己的作釣思路,這樣才能提高魚獲,如果不懂變通,死守一天,空軍的可能自然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