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百姓愛存錢是全球出瞭名的。我國現在的儲蓄率達到46%,遠超過全球29%。國內居民把錢存入銀行既能獲得穩定的利息收益,又能從容應對失業、疫情、疾病等突發事件。此外,居民們每個月把錢存起來,將來可以用於支付購房首付款、購買轎車、房子裝修等大額費用的支出。
不過,從2021年以來,我國銀行存款的利率一直呈現下行的趨勢。先是央行叫停瞭靠檔計息、異地存款、互聯網存款等銀行高息攬存的業務,而且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央行不斷地降準降息,截止到目前,國有銀行1年期的存款利率降到瞭2.1%,2年期的存款利率降到2.6%,3年期的存款利率降到3.15%。
面對現在銀行存款利率處於下行的趨勢當中,不少中老年儲戶表示,在存單到期之後,就想存3年期的定期,因為3年期定存的利率也相對比1年期、2年期的定存利率還要高一些。但是,銀行員工卻一直推薦我們存1年期的定存,而不是3年期的定期,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對此,有銀行內部職員說出瞭真實的原因:
首先,現在銀行裡面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有業績指標,主要包括每月吸收多少存款、銷售多少理財產品等。在業績指標的壓力之下,銀行職工當然不希望儲戶把存款一下子存3年期的。因為,這筆存款就隻能給他的業績帶來一次性的增長,而如果是存1年期的,儲戶就要每年來銀行辦理續存手續,這樣銀行員工的業績每年都可以獲得提升。
再者,現在國有銀行的1年期存款的利率是2.1%,而3年期的存款利率是3.15%。很明顯,如果儲戶是存3年期的定存,銀行在存款利息上支出的費用就會比較高。而如果儲戶把存款存1年期的話,銀行在存款利息方面的支出要減輕很多,這樣就可以節省銀行方面的利息支出,這對於提升銀行的業績是非常有利的。
最後,銀行工作人員也是在為儲戶著想,不少儲戶看到3年期的存款利率比較高,就不顧一切地把錢存3年期的定存,但期間萬一遇到突發情況,需要提前支取這筆存款,那儲戶的存款就隻能算是活期利息瞭,這意味著儲戶要蒙受重大的利息損失。為瞭避免儲戶受到不必要的損失,銀行員工還是建議儲戶存1年期的定存,雖然1年期定存的利息較少,但也確保瞭儲戶的流動性。
現在不少中老年儲戶感到納悶,為什麼銀行工作人員並不推薦3年期的定期?對此,有內部員工說出瞭其中的原因。現在每一位銀行職工都有攬存的壓力,儲戶存3年期的定存,銀行工作人員業績隻能有一次提高,如果存1年期定存,就可以每年都有業績的提升。
此外,3年期的存款利率肯定要比1年期要高,儲戶存1年期的存款,銀行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當然,3年期存款的時間過長,銀行職工擔心儲戶萬一要提前支取,這樣利息會受損失,還不如建議儲戶存1年期定存,這樣更穩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