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這些年裡,國內湧現出一大批電商平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阿裡、京東、拼多多等三大巨頭,搶占瞭電商領域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電商平臺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主要是國人可以足不出戶在網絡上購買所需要的商品。同時,電商還能將貨物送貨上門,這樣就節省瞭不少上班族逛街購物的時間。
正是國內電商平臺的迅速崛起,以及疫情的反復,這才導致瞭國內實體店的生意慘淡,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現在你隻要走在大街上,不是碰到實體店的“旺鋪招租”,就是在“打折促銷”之中,可見國內實體商店是一片蕭條的景象。
對此,不少網友感到奇怪,為什麼國內的電商會對實體店造成很大沖擊,而西方發達國傢,不願意支持“電商發展”呢?對此,業內人士說出瞭背後的原因:第一,西方發達國傢最關心的是失業率。一旦失業率快速上升,這些國傢政府比什麼都緊張。而實體店鋪正好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就拿一個24小時的便利店來說,至少可以解決6-7個工作崗位,而大型購物超市就可以提供上百個就業崗位。而電商最多也隻需要2-3個人,再租一間存放貨物的倉庫就可以瞭。顯然,電商能提供的就業崗位遠遠沒有實體店多,所以發達國傢更願意支持實體商鋪的發展。
第二,西方人喜歡眼見為實,並不相信電商平臺掛出來商品的照片,西方人覺得照片和實物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看瞭照片就購物,並不是很靠譜。萬一在網上買到的商品寄過來之後發現不合適,還要再退回去。所以,西方國傢的居民如果想去買一件衣服或者鞋子,都要跑到實體店去,必須要經過試用,才會花錢購買。
第三,西方發達國傢的電商與實體店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電商並不占據明顯的優勢:一方面,在西方發達國傢,電商與實體店都不能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一旦被發現,就會被罰得傾傢蕩產。所以,西方國傢的電商和實體店都不會銷售假貨。
另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傢的電商與實體店,所要繳納的稅負都一樣。而我們國傢的電商不僅可以偷稅漏稅,就連網紅直播帶貨,也想偷逃國傢的巨額的稅款。實際上,西方國傢的電商在與實體店之間的競爭上面,並不具備明顯的優勢。
第四,西方發達國傢之所以不願意支持電商發展,主要原因是實體商圈能拉動更多的消費,而電商卻不能。如果消費者想在網上購買商品,就直接去查找,等找到瞭商品之後,就立即下單,馬上就退出瞭。而如果逛街購物,就能帶動一連串的消費場景。
比如,一群年輕人周末去超市買東西,買完瞭東西之後,再去看一場電影,等看完瞭電影之後,再到餐廳裡面去吃飯,吃完飯之後,就到隔壁書店去買幾本書。這樣一來,國外的消費者可以通過逛街產生更多的消費需求。所以,西方國傢往往會鼓勵老百姓去逛街購物,以便更好地刺激國民的消費需求。
近年來,隨著國內電商平臺的快速崛起,實體店受到瞭不小的沖擊。而令人奇怪的是,西方國傢的電商比我們開始得更早,卻始終發展不起來。這主要是西方國傢認為實體店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以及能夠通過逛街來拉動國民消費需求。
此外,西方國傢電商與實體店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電商業並沒有占據明顯優勢。更關鍵的是,西方人士喜歡到實體店去購物,他們相信的是眼見為實,並不相信電商貼出來的商品照片。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因素,這才導致瞭西方國傢的電商始終發展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