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英兩國關系不斷緊張,英國政府開始不斷地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繼宣佈重審中資收購案後,近日英國再度翻臉不認人,打算收回中企在英國核電項目中的股份。
英國宣佈重審的這項中資收購案,指的是對於英國最大的芯片企業——紐波特晶圓廠的收購。
早在去年7月,中國企業聞泰科技便完成瞭這筆價值8000萬美元的收購,去年8月便完成瞭相關過戶手續。
耐人尋味的是,當時英國政府對此毫無異議,在收購完成時隔10個月之後,英國商務大臣誇騰卻忽然以“威脅國傢安全”為名,宣佈對此項中資收購案進行重審。
而在這之後,英國政府可能是覺得不夠過癮,開始對參與其他項目的中企下手,2016年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簽署的一攬子協議,忽然之間面臨著不小的變數。
根據當時的投資協議,欣克利角C、塞茲韋爾C、佈拉德韋爾B等三大項目的牽頭方,是法國電力集團,中國企業中廣核作為少數股東參與其中,中英法三方企業合作的算是比較融洽的。
但英國為什麼會在這個項目上突然變臉,為何要對中國企業如此窮追猛打呢?其實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兩件毫無關聯卻都是針對中國企業的案例,幕後黑手都指向瞭美國。
早在英國還沒有以“國傢安全”為名重審聞泰科技收購案之前就有消息傳出,美駐英大使館的外交官曾上門對約翰遜政府進行遊說,希望對方出手阻攔這起收購計劃。
結果已經顯而易見,英國政府的確聽進去瞭。
眾所周知,英國脫歐後和美國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美國帶頭做的事情,英國會立馬跟進,美國沒有出面但想要做的事,英國就會代勞。
所以很顯然,既然聞泰科技收購案背後有美國的影子,那麼涉及到核電這種重大項目,美國就更加要橫插一杠瞭,畢竟“反華”已經成瞭他們的“政治正確”。
但其實中廣核參與英國核電項目,一切都是在陽光下進行的操作,根本沒有任何見不得人的地方,而這種企業之間的正常商業活動在美國的挑唆下,使得英國方面如臨大敵。
而這也正好說明瞭,隻要美國看誰不順眼,其盟友就必須保持同樣的態度,這完全是對當前國際貿易準則的大肆踐踏。
中廣核參與的英國核電項目中,目前在建的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位於薩墨塞特,投資達到180億英磅,是英國當下投資最大的基建項目之一。
該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後,將占到英國發電總量的7%。然而約翰遜當政下的英國,與中國的關系逐步趨向緊張狀態,這為中廣核參與的英國核電項目蒙上瞭一層陰影。
早在2020年,英國政府便找到法國電力集團,希望對方為塞慈韋爾C核電站項目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其用意就是想把占到該項目20%股份的中廣核擠出去。
英國聲稱中廣核在“無對抗的情況下退出”,可以為北美的基建投資者讓路。為瞭達到目的,英國政府已經對塞茲韋爾C核電站項目註入1億英鎊。
說到這裡就不由得想起,當時也同樣是在美國的號令下,“五眼聯盟”率先對華為、中興等中國高科技企業發難,孟晚舟在加拿大的遭遇更是讓人唏噓。
而他們所有的舉動,隻是因為這些企業有“中國血統”,說白瞭,這就是美國故意將所有問題都“政治化”,要求各國都必須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其目的是要阻礙和遏制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俄烏沖突的爆發讓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包括欣克利角C核電站項目都因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項目成本大幅增加。
中廣核如果被迫退出相關項目的話,法國電力集團將不得不為英國政府的無腦之舉買單,超額支付數十億美元。
但懂得都懂,這背後的黑手已經指向美國,壞名聲由英國背下,資金缺口則是法國承擔。隻不過美國在背後搞的這些見不得光的小動作,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美國自身面臨的突出矛盾。
這種動輒泛化國傢安全概念、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的作法,不僅是對國際貿易規則嚴重的破壞,更是對盟友一種赤裸裸的傷害。
例如美國一手謀劃的俄烏沖突,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其中的最大受害者除瞭交戰雙方以外,就是美國的歐洲盟友瞭。而美國則在身後坐享其成,踩著盟友的身體走向“稱霸世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