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出生人口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在2016年放開瞭二胎政策之後,2017年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而到瞭2020年出生人口降至1200萬。為瞭扭轉國內出生人口的下降趨勢,我國於去年放開瞭三胎政策,但是催生的效果並不理想,2021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已經跌至1063萬。
據專傢預測,在未來十四五年期間,我國人口很有可能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國內的人口警報已經拉響。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人口出生數量出現快速回落,甚至創下歷史新低的呢?
第一,高房價的原因。目前國內房價還是一直居高不下,全國平均房價從20多年前的2000元/平米,漲到去年最高時的1.1萬元/平米,足足漲瞭5倍。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已經達到瞭6-7萬元/平米,二三線城市房價2-3萬元/平米,即使是小縣城的房價也漲到瞭1萬多元/平米。
而國內房價的上漲,對於人口出生率的負面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年輕人為瞭結婚而買房。買瞭房子之後,每個月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還瞭房貸,剩下的可支配收入隻能勉強維持生活,不可能再有生更多孩子的想法瞭。
另一方面,如果要生育二胎或者三胎,就要保證孩子更大的活動空間,就必須換一套更大一些的房子。而目前小夫妻連一套房子的貸款都沒還清,並不具備再換一套更大面積房子的經濟條件。
再者,養娃的成本過高。根據相關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幼兒、小學、中學、大學四大項教育開支合計總成本大約在75.8萬元到199.1萬元之間。這主要是現代人養孩子與過去不同,現代人不僅要讓孩子吃好穿好,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養孩子。
比如,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報名各種興趣班,上中小學之後就要報名各種輔導班。前不久,有一位傢長曬出瞭自己的“養娃賬單”,小學6年的教育費用竟然達到瞭49萬元。此外,上大學更是每年要有好幾萬的學費支出。
最後,社會上對育齡女性就業存在著一些偏見。用人單位通常不會招聘那些剛剛結婚,還沒有生育的女性。而一些育齡女性為瞭能保住自己原來的這份工作,要麼是選擇生育一胎,要麼就幹脆把生育時間往後拖延。在很多年輕女性看來,能生育一胎就算不錯瞭,如果生養多胎就隻能選擇辭職照顧傢庭瞭。
面對影響我國人口出生率的這三座大山,獨立經濟學傢馬光遠認為,對生孩子的住院費用實行全部報銷制度,將學前教育早日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延長生育休假。同時,經濟學傢任澤平也給出瞭相關建議,他的建議主要有兩條:
一個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並對企業實行生育稅收優惠。另一方面,加大教育醫療投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降低撫養直接成本。專傢們的建議,受到年輕父母的一致贊同。
事實上,我們國傢也正在搬開阻礙國內生育率反彈的這幾座大山。首先,通過房地產調控來降低房價。2021年我國各地實行的房產調控就高達651次,全國平均房價從去年1.1萬元/平米,下跌至9500元/平米。未來國內房價會穩中有降,不再會有大幅上漲的可能,年輕人購房的壓力會逐步減輕。
再者,遏制學區房,讓炒房者無利可圖。之前很多傢長為瞭讓孩子能上名校,就不惜高價買下學區房,從此學區房的價格是一路飆升,有的學區房價格每平米漲到十幾萬。現在我國終於出手要整治學區房瞭,不僅要采取教師輪崗制度,而且還會打亂學生就近上學的規定,采取隨機上學的制度,這樣一來,學區房價得到根本的遏制。
最後,我們國傢還叫停瞭中小學課外輔導班,讓學生在學校課堂裡面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不僅是減輕瞭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更多業餘玩耍的時間,還降低瞭傢長的課外培訓費用的支出壓力。
在國內催生無果之後,人口警報已經拉響。而專傢們則提出新的建議,主要歸納為降低高房價,減輕養育孩子的費用支出壓力,以及改善育齡女性的就業壓力。而專傢們的建議受到年輕父母的一致好評。
而我們則認為,目前國內的房地產調控效果已經逐步顯示,同時各地的保障房建設也在加快推進。更關鍵的是,我國已經出手遏制學區房、叫停瞭中小學課外輔導,在教育層面減輕傢長的經濟負擔。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內的新生兒出現率將會出現反彈,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