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夏季用餌問題,大多數釣友都會將蚯蚓、紅蟲、麥粒,玉米粒、商品餌都帶上。實操時就是先掛蚯蚓、麥粒,其次是紅蟲,然後是商品餌,最後是玉米粒。到瞭最後基本上就是擺爛,愛吃吃,不吃拉倒。
其實夏季水溫雖高,但也不是一層不變的,一般是白天高,早晚低。所以我們在用餌也不能是一層不變。主要就是需要註意下面幾個原則,掌握好瞭,漁獲自然是不用愁瞭。
第一個原則——鉤餌的附鉤性要好
夏季用餌多為不易霧化的餌料,而在於餌料附鉤性,和是否耐撞這點上,大傢都會忽略。所以很多時候會有漂相有口,提竿空口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點:
1.小魚鬧窩,撞擊釣餌致使浮漂出現雜口漂訊,等到浮漂沒有動靜時,鉤餌早就被吃完瞭,提竿自然沒有魚。
2.體型較大的魚會逗餌,涮餌,一旦餌料的附鉤性不好,就會導致鉤餌脫鉤,自然也是無法中魚。
第二個原則——濃鬱窩料,素淡釣餌
餌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窩料,一部分是釣餌,有很多釣友為瞭避免小魚鬧窩,會選擇素餌。但其實更建議濃引淡釣,因為有小魚鬧窩,才有大魚進窩的可能,而味型濃鬱的窩料,更能快速地吸引魚群進窩。
因為自然水域中的大魚,警惕性都比較高,往往會觀察小魚鬧窩的情況,從而判斷窩子的安全程度。所以小魚鬧騰得越厲害,大魚就越可能進窩。如果窩料太過素淡,長時間不發窩才是最讓人著急的。
我一般都是用麩粉、大米、碎玉米粒、紅糖、曲酒,按照體積比2:2:1:0.1:0.5均勻混合,然後再加上3-5毫升垂心者利誘,攪拌均勻後密封保存即可。
一天後開蓋味道十分濃鬱,不僅有谷物的香甜,還有垂心者的酸酸甜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後,對於大部分淡水魚的吸引力都非常強,基本上無法抵抗它的誘惑。
此外除瞭味型濃鬱以外,垂心者利誘裡面還含有一些信息素,通過神經系統方面對魚口進行刺激,從而提升魚群的進食欲望,改善魚口,提升中魚率·。
釣餌方面可以選擇素淡一點,這樣會更受大魚青睞,從而過濾掉那些小雜魚的魚口,更好地在小魚中博大魚。
第三個原則——根據具體魚情,針對性調整餌料狀態
俗話說釣無定法,而所謂的沒有定法就是因為魚情時刻都在變化,所以在開餌前我們根本無法提前確定好餌料的比重。最好的方法是先正常開餌,然後用麥粒、蚯蚓或者皮筋顆粒做釣餌,根據不同的魚情反饋,調整釣餌的比重。
1.若釣餌落水30秒左右就有魚口,說明魚情不錯,窩子裡魚兒數量不少,暫時可以不用調整。
2.若落水3-5分鐘浮漂都沒有動作,提竿之後鉤餌完整,則說明沒有發窩,可以增加一些霧化好、溶散好的商品餌,進行調整。
3.鉤餌落水就有漂相,但雜亂無章且提竿空口,說明小魚鬧窩嚴重。此時可以增加鉤餌比重,使其快速穿過小魚層。
4.鉤餌落水不到一分鐘就有漂相,提竿空口,鉤上無餌,說明餌料溶散太快或者附鉤性太差,適當增加餌料的附鉤性。
最後總結:
上述就是夏季用餌的三個原則,適用於所有的餌料搭配思路,大傢可以酌情參考。具體還是需要大傢在實戰中多上手,多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琢磨出適合自己的思路,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