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中,美國的施壓非但沒有改變中國的立場,反倒因為歐洲國傢的反應,讓普京下定決心舍棄傳統的歐洲市場,將目光重新瞄向亞洲。
無論是俄“子烏線”公路的改道,還是俄羅斯石油更多流向亞洲和中國,都是俄羅斯邁出的重要一步,俄羅斯與中國、伊朗之間的合作由此變得更加緊密 。
據媒體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已在聖彼得堡國際論壇上明確表示,接下來的發展中心,一定在中國。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國一直在想方設法給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跟著西方的節奏走,並試圖以此來破壞中俄關系。
但中國始終從烏克蘭問題的歷史經緯和是非曲直出發,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立場,致力於勸和促談,希望用政治手段化解危機。
因此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都非常感謝中國,美國想要利用烏克蘭危機破壞中俄關系、拖中國“下水”的企圖已經“破產”。
其實俄羅斯原本是對歐洲寄予厚望的,畢竟他們掌握著歐洲國傢必不可缺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明知美國要借著俄烏沖突達到消耗俄羅斯“國運”、讓歐洲承擔代價並“收割”戰爭紅利的多重目的,歐盟卻堅持禁止進口俄羅斯的石油。
歐盟此舉曾導致俄羅斯盧佈幾近崩盤,最後逼得普京使出殺手鐧,用“盧佈結算”給予強硬還擊。現在盧佈的地位已經被俄烏沖突給提瞭起來,美歐屬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瞭。
不過盡管俄烏沖突導致油價爆漲,讓俄羅斯大賺特賺,但出於國傢安全和長遠戰略等多重目標考慮,俄羅斯對西方國傢已經不再抱有期待,而是有瞭舍棄歐洲市場,轉身擁抱亞洲市場的打算。
但眾所周知,俄羅斯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讓國力逐漸衰弱、唯恐霸權旁落的美國格外關註。
6月15日中俄領導人通話後,美國務院新聞發言人便急不可待地跳出來,指責中國承諾保持中立地位,卻與俄羅斯關系愈發緊密,不過這註定隻是無能狂怒。
6月17日,普京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當著近百國的面表示,中俄兩國貿易額為1400億美元,創下瞭歷史最高紀錄,接下來還將繼續增加。
俄羅斯總統強調,兩國貿易額的大幅增長並不是當前的俄烏沖突所致,而是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在與中國合作的過程中,俄羅斯確實得到瞭實惠。
關於中俄兩國的關系,人們最常聽到的就是那句“不是盟友、勝似盟友”。
對於中俄兩國現如今的關系,普京認為這不是因為俄烏沖突,而是有根本的原因,即亞洲,尤其是中國已經明顯地具備瞭創建世界發展中心的實力。
俄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總裁亞歷山大∙久科夫就表示,此前俄羅斯石油四分之三供應歐洲,現如今則有一半流向亞洲。
盡管美國一直在炒作所謂“中俄正破壞國際秩序”的謠言,但所有人都能看到,美國才是威脅全球和平與安全的“最大不穩定因素”。
在很多人心目中,美國早已不是世界的“自由燈塔”,而是當之無愧的黑客帝國、監控帝國和竊密帝國。
與美國近些年不斷加大反俄遏華力度不同的是,飽受美國制裁之苦的伊朗等國,開始與中國、俄羅斯的關系越來越近。
中俄伊三國組成的穩定“鐵三角”關系,為彼此在國際事務中轉圜提供瞭更多的空間
當然,中俄對於伊朗等國的支持也是顯而易見的。
此前在伊核問題上,中國就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與俄羅斯等國加大對伊朗的支持,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令最終沒有得逞。現如今美國對伊朗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但看透美國嘴臉的伊朗始終不為所動。
中俄伊“鐵三角”關系的組成並日漸發展緊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俄羅斯挺過西方的制裁。而隻要挺過這道難關,接下來進一步發展、鞏固與亞洲國傢的關系,無疑是俄羅斯的必然選擇。
畢竟東方不亮西方亮,暗瞭南方有北方,俄羅斯肯定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
比如俄“子午線”公路的改道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原定聯通亞歐的子午線將在俄歐部分改道向南,這樣就可以將中、俄、伊三國緊密相連起來。
除此之外,受疫情影響的佈拉戈維申斯克—黑河國際大橋開通客運問題,也將在疫情正常後被俄列入議事日程,此舉將開辟跨越阿穆爾河的中俄遠東交通走廊,隨著中俄合作的進一步加深,更是有望成為新的經濟走廊。
正如中國駐俄大使說的那樣,“中俄合作真金不怕火煉”,現在中俄又有瞭另一位牢固的合作夥伴伊朗,“鐵三角”完全可以在亞洲地區建立新的發展中心,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不會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