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居民都越來越重視社保的重要性,所以參加社保的人也越來越多。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全國社保持卡人數量超過13億人,所覆蓋地市和高於93%的人口,各類參保的人數逐步增長,基本的養老保險參人數達10.25億人之多,失業保和工傷保的參保人數分別為2.28億人、2.82億人。
人們之所以都喜歡繳納社保,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社保能給大傢提供醫療、失業、生育、工傷、養老等全方位的保障,這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另一個是,在崗職工隻要繳納一小部分社保,而用人單位則需要繳納社保的大頭,這對於在崗職工來說,繳納社保也是一件很劃算的事情。
當然,社保現在秉承的是“多繳多得”的原則,就是職工社保繳納得越多,享受到的待遇就越好。與此同時,社保必須要交滿15年,並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後,才能領取養老金。不過,總有一些人,由於種種原因,雖然已經達到瞭法定退休年齡,但社會卻沒有繳滿15年的,那該怎麼辦呢?有以下4個方法可以補繳。
第一種,一次性補繳社保。對於很多社保沒有繳滿15年的人來說,他們當然希望能夠一次性補繳社保。不過,一次性補繳社保的要求非常高,按照相關部門的規定,如今隻有在1961年—1982年這段時間裡曾經的下鄉知青,或者是在2011年從國企退休的人員、再或者在2011年之前繳納過社保的退休人群等等才有資格一次性補繳。顯然,現在絕大多數人是無法達到標準的。
第二種,通過延遲退休,來達到繳滿15年社保的最低標準。這種情況隻適合於離開繳滿15年社保的最低標準還沒剩幾年的人。通過延遲退休來達到15年社保的最低標準,是一種最劃算的方式。因為,申請延遲退休之後,剩下幾年的社保個人隻要出小頭,用人單位要出大頭,個人繳納社保的負擔就減輕瞭。
第三種,先退休,再逐年繳費。就是老職工到瞭法定退休年齡,但是社保卻還沒有交滿15年。就隻能選擇先退休,每年繳納社保,直到繳滿15年社保為止。這種補繳社保對於老職工來說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因為,退休之後已經沒有瞭收入來源,卻還要堅持繳納社保,直到繳滿15年社保為止。
第四種,城鎮職工社保轉到居民養老保險。這樣做的好處是,將城鎮職工社保轉到居民養老保險可以一次性補繳社保,但是城鎮職工社保的待遇與居民養老保險在待遇還是有較大的差距,這對於城鎮職工來說是很不劃算的。除非是城鎮職工社保沒交幾年,距離15年最低標準還有很大差距的情況之下。
現在大傢越來越重視繳納社保,而社保是為廣大職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不過,也有一部分人已經到瞭法定退休年齡,社保繳費卻沒有達到15年,隻能通過以下四種方式進行補繳。從目前來看,一次性補繳社保基本行不通。如果離開社保15年的標準沒剩幾年瞭,可以選擇延遲退休,或者先退休,再逐年繳費。而如果距離社保15年最低標準距離過大,那隻能把城鎮職工社保轉為居民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