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到2022年之後,房地產市場呈現“量價齊跌”的趨勢:一方面,全國平均房價從去年一季度的1.12萬元的頂峰,跌到今年5月份,全國平均房價9878元/平方米,降幅12%。另一方面,截至5月13日,已公佈銷售業績的頭部房企,銷售額幾乎全部呈現負增長,其中,至少有18傢房企4月份的銷售額出現腰斬,同比下降超過50%。
除瞭新建商品房市場出現調整的情況之外,二手房市場也出現瞭“拋售潮”。據公開資料顯示,當前已經有11個中心城市,二手房掛牌量超過瞭10萬套,並且其中大多數都是重點城市:杭州掛牌量超過17萬套,重慶超過16萬套,天津為15.2萬套,成都為14.8萬套,沈陽為13.5萬套,武漢為12.6萬套,南京、蘇州超過11萬套,西安、廣州、哈爾濱超過10萬套。
導致國內二手房市場出現“拋售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首先,從2020年開始,國內房價的上漲趨勢得到基本遏制。在近兩年內,國內房價一直呈現調整的狀態之中,這就使得投資炒房者無利可圖。於是,投機炒房者並不看好未來樓市,就紛紛拋售名下房產。
另一方面,今年受到疫情、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的影響,很多囤積瞭大量房產的人資金鏈出現問題,就開始大量拋售多餘房產,希望盡早回籠資金。所以,上半年樓市出現瞭大量的“拋售潮”。
現在問題來瞭,上半年樓市迎來瞭拋售潮,那麼下半年樓市的“拋售潮”是否還會持續呢?對此,有內行人士預測,下半年樓市的拋售潮仍將持續,而隨著7月份“拋售潮”的來臨,房價下跌的城市將會進一步擴大,未來房價的調整或超出想象,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我國的房地產調控已經成為常態,而且調控的效果已經出現。根據中原地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樓市調控次數高達651次,同比2020年增長33%,調控次數全面刷新歷史紀錄。
今年雖然一些城市出臺政策給房地產松綁,但主要還是為瞭鼓勵剛需入市,避免房地產市場在短期內出現較大波動。而國內現在投機炒房需求正在逐步退出,我國高層的“房住不炒”理念早已經深入人心。
第二,國內房地產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供大於求的現象已經出現。一邊是我國擁有1套房產的傢庭占比達到96%,而擁有2套以上房產的傢庭占比達到41.5%,該買房的傢庭早已經買瞭房,買不起房的傢庭也隻能是望房興嘆。
而另一邊,不少城市的房子庫存現象比較嚴重。商品住宅庫存量TOP20城市中,青島、沈陽、武漢位居“商品住宅庫存量”的前三名,超過瞭2000萬平方米。其中青島超過瞭2500平方米。現在各地都在忙於去庫存,樓市供大於求的情況會愈發嚴重。
第三,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少城市采取瞭防控措施,很多人待在傢裡好幾個月,沒有瞭收入來源,所以,今年許多傢庭都放棄瞭購房的計劃。與此同時,各行各業不景氣,不少企業都在裁員降薪。對此,很多職工都下調瞭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人們購房的願望在不斷降低。
第四,房產稅離我們越來越近瞭。去年10月23日的高層重要會議已經明確瞭,未來房產稅試點城市即將擴圍。一旦試點成功之後,將會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房產稅主要是在房產的持有環節增稅。這樣一來,會加大囤積炒房者的成本,對於遏制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投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2022年上半年國內樓市已經出現瞭“拋售潮”。據內行預測,樓市下半年的“拋售潮”還將會持續,未來房價或超出想象,就是全國平均房價會呈現穩有降的趨勢,而且下跌城市的數量將會逐步擴大。所以,大傢應對下半年的樓市趨勢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那些投資性購房需求還是不要盲目投資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