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彼得堡論壇上當著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面,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明確表達出拒絕承認烏東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地區“獨立”的態度,而這瞬間引起瞭外界的高度關註。
俄羅斯對此必然是不能容忍的,果不其然,次日俄羅斯議員談及此事時就對哈薩克斯坦的立場表達瞭強烈不滿,威脅兩國關系若是破裂,哈薩克斯坦的下場會和烏克蘭一樣。
但這還沒結束。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爆料,俄羅斯將部分關閉石油輸送設備運行,而哈薩克斯坦恰好極度依賴該港口出口石油,哈國石油出口“命脈”或許會就此被俄羅斯掐斷。
國際輿論很快從中嗅出不一樣的味道,美國海事媒體日前就已將哈薩克斯坦新羅西斯克港輸油臂被俄羅斯關閉,同托卡耶夫此前的表態、俄議員威脅報復等事串聯在一起分析。
其實這次事態的發展之所以在外界看來非比尋常,與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特殊關系有較大聯系。
眾所周知,俄羅斯在歐洲方向上對於白俄羅斯、烏克蘭看得很重,在中亞方向則對哈薩克斯坦寄予厚望,這些國傢對俄羅斯來說,無論是國傢安全還是能源經濟,都有著特殊的戰略意義。
為此,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不隻是同為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那麼簡單。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在獨聯體、歐亞聯盟,特別是“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中都堪稱是“盟友”一般的存在,在過去很多年一直都是守望相助、共渡難關。
然而就在俄羅斯面臨30年來最困難局面的當下,原本親俄的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當著普京的面公然“拆臺”,拒不承認俄羅斯支持的烏東“獨立”,這無疑會讓俄羅斯感到憤怒。
人們不禁猜測,哈薩克斯坦此舉究竟意欲何為?這需要先弄清楚哈總統在聖彼得堡經濟論壇上到底說瞭些什麼。
雖然知道記者提問是在“挖坑”,但顯然是有備而來的托卡耶夫,還是明確表達瞭自己的觀點。
那就是和此前不承認臺灣、科索沃、南塞奧梯、阿佈哈茲等地區一樣,哈薩克斯坦也不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的“獨立”。
看得出來,哈薩克斯坦總統不怕得罪俄羅斯,甚至還有借此展示自己外交獨立的意思。其實這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
哈薩克斯坦與烏克蘭相似,同樣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當年蘇聯給予的。為瞭消除親俄勢力的影響力,哈薩克斯坦甚至把首都遷往瞭更靠北的努爾蘇丹。
而正是由於相關的歷史經緯,俄國傢杜馬獨聯體事務委員會副主席紮圖林在談到托卡耶夫拒絕承認烏東兩個共和國時,表達瞭強烈的不滿。
紮圖林認為,雖然俄羅斯對哈薩克斯坦等國不抱期待,但他們至少可以保持沉默,而不是在這裡唱“對臺戲”。因此紮圖林威脅稱,若兩國關系破裂,哈薩克斯坦的下場會和烏克蘭一樣。
但其實這並不是托卡耶夫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威脅瞭。
譬如圍繞此次俄烏沖突,俄羅斯主持人季格蘭·格奧薩揚就指責哈薩克斯沒有果斷地站在俄羅斯的這一邊,表示哈薩克斯坦很可能要與烏克蘭面臨“同樣的命運”。
而對此哈薩克斯坦立即就給予瞭強烈反制,將該俄羅斯電視臺名嘴列入“不受歡迎的人名單”。
由此不難看出,俄烏雖然在很多事情上有著共同的利益,但兩國關系還是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尤其是本屆哈薩克斯坦政府十分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
這次俄羅斯以“清除二戰未爆彈藥”為由,將烏克蘭在港口的輸油臂部分關閉,僅剩餘一條輸油臂正常使用。
俄羅斯給出的原因是,排爆工作有相當的危險性,且一些可能的爆炸物距離港口輸油臂連100m都不到。
對於俄羅斯有可能是借機報復的舉動,哈薩克斯坦采取瞭克制的態度,畢竟俄羅斯還沒有將其能源通道徹底掐斷。
據悉,除瞭新羅西克港以外,哈薩克斯坦還可以選擇從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管線出口石油。或許正是因為有這個備選方案,哈薩克斯坦才會對外宣稱其“能源出口不會受到影響”。
但要知道的是,哈薩克斯坦雖然號稱最大的內陸國,可他們與俄羅斯相比明顯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一旦真的激怒俄羅斯,那他們到底該如何應對就真不好說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