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它便是地膽頭,葉子似菠菜有黃瓜香味,廣東人常挖根部來煲湯喝
“夏至一碗湯,不用醫生開藥方!”
到瞭夏至節氣以後,氣溫高瞭,飲食也要跟著變得清淡一些瞭。而在南方地區,因為濕熱的氣候環境,從古至今就養成瞭夏季常煲湯喝的習慣。
尤其是在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區,夏季的時候各種食材煲的靚湯都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也因為這些地方的人愛煲湯,會煲湯,所以他們煲湯的食材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奇花異草都能用來煲湯。
之前給大傢介紹瞭牛大力、五指毛桃、土茯苓等,今天再給大傢介紹一種很多人見過,卻未必認識的植物,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地膽頭,這也是廣東人喜愛的一種煲湯食材,認識一下不吃虧。
大名鼎鼎的地膽頭長得卻很平凡
地膽頭作為一種藥材,它的名氣還是有的,相信很多人也都有聽說過它的大名。在民間也叫它地膽草、苦地膽、土柴胡、天芥菜、草鞋根等等。
有些地方給它取瞭更霸氣的名字,比如很多客傢人就叫它地斬頭、地斬草等,讓不少人會以為這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植物,至少會長得非常高大。
但現實卻正好相反,地膽頭長得一點不高大,並且還是一種非常平凡的植物,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有什麼特點。
它是一種十分矮小的植物,長得和菠菜有幾分相似,尤其是它的葉子,幾片綠葉是聚生著貼近地面生長的。等到瞭開花的季節瞭,會蟲中間長出來一根細長的莖,然後在上面會看到少量的幾朵紅色,或者是白色的小花。
不過如果你采摘下它的葉子,放在手心裡用力拍打幾下,或者是反復地揉搓,就會聞到一股像黃瓜的香味。在小時候,孩子們去山裡放牛、打豬草的時候就經常會采摘它的葉子來玩耍,大傢相互采摘幾片葉子放到手心裡,各自用力拍打它,然後比賽看誰的葉子香味更濃。
但是地膽頭雖然有黃瓜的香味,可是它卻不能吃,因為味道很苦的,這一點從它的名字中帶有一個“膽”字也看得出來。而且如果你把它地下的根莖挖出來,會發現上面長滿瞭各種根須,長得也有幾分像人參。
這種植物雖然長得不起眼,但奈何生命力很旺盛,在南方很多的省份都有分佈,並且它對生長的環境也不怎麼挑剔,在路邊、草叢裡、荒地上等,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長得平凡但是作用卻不小
以前隻知道地膽頭的葉子很好玩,聞起來有黃瓜的香味。而後來去瞭廣東以後,發現它還是很受當地人喜愛的一種煲湯靚貨,不光是很多人常去山裡采挖它,在市場上還能見到常有人售賣它。而且因為需求量實在是太大瞭,當地野生的地膽頭也很稀少瞭,目前已經有人開始人工種植它瞭。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瞭,這種野草在傢鄉的山上到處都是,怎麼可能會有人種植它呢?那是因為在你的傢鄉沒有用地膽頭煲湯的習俗,很多人隻是見過它卻不知道地膽頭的價值,自然也就沒人去采挖瞭。
可是在廣東地區,它是傢喻戶曉的一種煲湯食材,很多人就常用它來煲鴨湯、豬腳湯和排骨湯等。而地膽頭是一種多年生的植物,煲湯隻需要它的根部,而且越是生長的年數久價值就越高,所以隨著采挖的人越多,野生的也就越少瞭。
這個就和很多地方山上的五指毛桃、土茯苓等食材一樣,在你的傢鄉它們到處都是,還沒人去采挖。可是在廣東這些都要賣到幾十塊錢一斤,並且還可遇不可求,道理也是一樣的。
地膽頭煲湯可是非常不錯的食材,一般都是用它來煲老鴨湯,因為夏季的時候天氣本來就悶熱,人也容易上火。
而老鴨煲湯就有下火的作用,搭配上具有清熱解毒的地膽頭,不僅有很好的下火、祛濕作用,同時地膽頭的根莖煲湯味道還很清甜,並且有去油膩的效果,這樣喝起來口感更佳。在《廣州植物志》中就記載瞭:“地膽頭,治濕熱。”
這也是為什麼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方的人喜歡用地膽頭煲湯的原因,尤其是一些客傢人更是對它愛不釋手。
另外地膽頭不光是可以煲湯,也能直接用來泡水喝。把它清洗幹凈瞭,然後用開水泡著喝就可以瞭。更值得一提的是地膽頭還是一種價值很高的藥材,常被用來治療胃病、肝炎、腎炎、支氣管炎等病癥。
但是也需要註意,並不是人人都適合用它來煲湯喝,比如孕婦這類特殊的人群就不宜飲用。
總的來說,地膽頭長得雖然不起眼,但是它的作用是真的不小,尤其是一種藏在身邊的難得的滋補品。它的滋補功效是不可小視的,夏季的時候常用它煲湯喝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特別是對於經常熬夜、加班的人群更要多喝!
好瞭,各位網友們,今天又給大傢介紹瞭一種煲湯的好食材,你們認識它嗎?它就是地膽頭,傢鄉有的話可以挖來嘗一嘗,方法也簡單,就是把它的根清洗幹凈瞭,記得要去掉葉子,然後和各種食材一起放進去,先大火,然後小火煲一個小時就可以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