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瞭5月份經濟數據,5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約為4582萬噸。
其中來自俄羅斯的原油為842萬噸,同比增長55%,這也使得俄羅斯在19個月之後再次取代沙特稱為中國最大的石油來源國。
與此同時,俄羅斯從中國的進口商品也在大幅攀升。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1-5月份中國氧化鋁出口量達到瞭38萬噸,同比暴增10倍,其中大部分都被俄羅斯買走。
俄羅斯是世界最大的氧化鋁進口國,中國則是世界最大的氧化鋁出口國,兩國在關鍵原材料方面的合作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這是在西方制裁壓力下中俄關系持續走向深入的一個縮影。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西方國傢對俄羅斯展開瞭各種形式的制裁,試圖在經濟領域困死俄羅斯,但正如普京所言,西方國傢對俄羅斯發動的經濟“閃電戰”已經失效瞭。
除瞭俄羅斯自身有比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之外,來自中國、印度、東南亞等國傢和地區的合作也讓俄羅斯經濟可以繼續運轉下去。
眾所周知,為瞭困死俄羅斯經濟,西方國傢最近想出瞭很多辦法,例如限制原材料出口、限制核心零部件進口、把俄羅斯踢出國際支付體系等等。
這樣的策略,足可以打斷一般的中小型國傢與俄羅斯之間的經貿聯系,但對中俄貿易卻完全起不到作用,因為中俄之間的經濟互補,遠遠超出西方國傢的想象。
中國不會跟隨西方國傢制裁俄羅斯,俄羅斯的煤、石油、天然氣、小麥等出口商品在中國暢通無阻。
與此同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能夠生產俄羅斯需要的各種核心零部件,西方國傢完全沒有能力切斷中俄之間的經濟聯系。
至於金融方面,俄羅斯被踢出國際支付體系,的確面臨著不小的麻煩,但中俄之間早在多年前就在商討繞開美元,用盧佈和人民幣直接結算。
在兩國高度互信的情況下,兩國用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工作將會加速推進。西方國傢的制裁來勢洶洶,但其實沒有什麼大不瞭。
世界貿易的主體是各種商品,而商品有很多種交換方式,所以並不存在離開瞭西方體系,其它國傢就活不下去的可能性。
事實上,中俄之間的相互靠近已經進行瞭很長時間,來自西方的壓力越大,中俄之間的合作便會越來越緊密。
連通中國新疆與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鐵路自1997年便開始籌劃,但直到近日才定下開工日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俄羅斯對這條鐵路不再糾結。
6月17日,我國駐俄大使張漢暉表示,中國計劃向俄羅斯航空公司提供飛機零部件,俄羅斯能夠不在乎中俄之間“師徒名分”的顛倒,在航空領域與中國展開合作也從一個側面證明瞭中俄現在的高度互信。
而對於中俄之間的深度合作,西方國傢自然是如鯁在喉。
如果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一切順利,那就證明世界上其他國傢離開西方國傢主導的經濟體系也能夠促進經濟發展,這無疑是打破瞭西方經濟體系的神話,並將由此吸引更多的國傢和地區脫離西方陣營。
要知道,目前真正參與制裁俄羅斯的國傢絕大多數都是西方國傢,中國、印度、墨西哥、東南亞、阿根廷、巴西等蓬勃發展的經濟體並沒有參與其中。
這些經濟體遠比西方國傢更有活力與前景,如果這些國傢與中俄兩國形成緊密的經貿聯系,相當於在西方體系之外另起爐灶,將會給西方國傢造成致命傷。
因此中俄之間的緊密合作,一定會遭到西方國傢的各種抹黑與攻擊。
美國官員柯比就在21日喊話中國,稱希望中國與其他國傢一起制裁俄羅斯。
但這樣的“呼籲”有用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畢竟中國不是歐盟,不會為瞭那些虛無縹緲的概念去損害自己的國傢利益。
更重要的是,美國自己也是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大買傢,又有什麼資格對中俄之間的貿易指手畫腳呢?
事實上有瞭中國、俄羅斯等大國的緊密合作,世界局勢才能更穩定。建立在西方霸權之上的現行國際體系,保護的其實僅僅是西方國傢自己。
這些通過剪發展中國傢的羊毛來成就自己高福利生活的西方國傢,完全可以說是世界經濟的“吸血鬼”。如果西方國傢試圖孤立中國、俄羅斯以及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傢,最終滅亡的就隻會是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