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元1斤?5種小溪魚,過去常見也常吃,如今卻都“一魚難求”
你有沒有發現,在近些年很多農村河流裡面的小雜魚,如今也搖身一變成為瞭“名貴魚”,動不動就是幾十塊錢,甚至上百元一斤。
而且這些魚價格貴不說,還不是你想買就能買得到的,原因是它們變得很稀少瞭。再加上又沒有什麼人專門養殖,其來源全靠野生,自然就在市面上非常難見到瞭。
說起農村溪流裡面的小魚,你們會想起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傢一起來回憶回憶在二三十年前農村溪流才有的5種小魚,現在都是價值不菲哦。
第一種是蝦虎魚。
大傢可不要被它的名字帶偏瞭,蝦虎魚的名字很嚇人,會給人感覺這是一種很大,且兇猛的魚類。實際上蝦虎魚是一種很小型的魚類,一般隻有幾厘米長哦,而且它還是魚類中最大的傢族,迄今為止已知的種類有2000多種。
蝦虎魚在我國的分佈非常廣,南北方的水域都有,它一般是在一些溪流、水流較緩的河流及水庫中較多。尤其是水流不深的石潭,或者是水底多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環境活動。
民間俗稱的蝦虎魚也叫它塘鱧、沙烏鱧、土才魚、虎頭鯊、虎頭呆、土婆魚等等,它的學名叫“沙塘鱧”,是一種不怎麼會遊泳的魚類,看起來虎頭虎腦的樣子。
這種魚個頭不大,但是卻是肉食性的魚類,愛吃比它更小的一些小型魚類。而一般肉食性的魚類味道都是不錯的,自然蝦虎魚的品質也不錯。
在以前河流、小溪底部就有很多這種魚,當時有些人常拿它來喂貓、喂鴨子,而現在經過幹制以後最貴的時候能值上百元一斤,並且還多數都是養殖的瞭,野生的非常難得。
第二種是溪石魚。
溪石魚,也叫溪石斑、小溪斑、小斑魚等,顧名思義是一種在一些水質好的溪流中才有的小型魚類。
這種魚的特點非常的明顯,就是在它的身上會有類似斑馬一樣的條紋。它們多是在溪流中多石頭的地方活動,主要是吃附在石頭上的一些苔蘚和水草等,因而這種魚生長速度很緩慢。
其實溪石斑的顏值還是比較高的,隻是它對水質要求高,不容易養活,捕撈上來以後很快就會死掉瞭。不然當成寵物魚來養殖還是不錯的。
溪石斑的肉質是非常不錯的,一點魚腥味都沒有。但是它的魚卵卻不能吃,這個是有小毒的。在過去很多人常在夏季漲水以後,去一些溪流中捕撈這種魚。但因為它個頭小,又要去內臟,所以有些人嫌棄它,甚至把它拿來喂貓狗瞭。
而現在在筆者的傢鄉這邊,野生的溪石斑貴的時候都已經能賣到200元一斤瞭,就算是平時的時候,也要賣到120多元一斤。
第三種是石爬鮡。
在民間多叫它石爬子魚,或者是爬爬魚、火箭魚、青石爬子等,這同樣是一種對水質要求很高的魚類,一般都是在一些水流湍急的溪流底部活動。
而且石爬鮡長得還很有意思,它的頭不大,尾巴小,而且在腹部還有類似吸盤一樣的東西,這樣就能讓它們能貼近在水中的巖石表面上移動。
小時候孩子們喜歡去一些溪流裡面徒手摸魚,有時候就會在一些洞穴裡面抓到這種魚。它可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魚類,說它是淡水魚中的上品也不誇張。個頭雖然小,但是卻非常的鮮美。
也是因為它太好吃瞭,再加上這些年過度的捕撈,特別是一些錯誤的捕撈方式,比如電魚等,導致這種魚已經十分少見瞭。不知道在其他地方是什麼情況,在我的傢鄉這邊就很難見到這種魚瞭。目前聽說都已經能賣到六七百元一斤瞭。
第四種是船釘魚。
從它的名字就看得出來,這種魚長得有特點,就和古代造船用的船釘一樣,它的身體呈圓筒形,且非常的細長。一般這種魚的個頭不大,大約在10CM左右,但有極少數也能長到25CM以上。
船釘魚愛在江河、湖泊中的中下層活動,尤其是喜歡生活在一些水流緩慢的溪流沙底活動。別看它的個頭不太大,可是卻非常的肥壯,並且味道也很鮮美,因而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一些市場上的野生船丁魚市場價格可賣到80-100元每公斤瞭。
第五種則是刺鰍魚。
大傢可不要以為它是泥鰍,這可是一種比泥鰍更兇猛的魚類。雖然刺鰍魚不會咬人,但是它的身上卻帶有暗器——一排隱藏的倒刺,非常的鋒利,如果不註意徒手去抓它,就很容易把它劃傷,而這也是它得名刺鰍魚的原因。
刺鰍魚長得確實很像“尖嘴猴腮”的泥鰍,但是一般個頭要比泥鰍更大,而且它不是生活在泥巴中,主要是在水質清澈的溪流、水庫的底層。
在以前刺鰍魚不招人喜歡,還被人認為是一種晦氣的魚,釣到,或者是捕撈到瞭,都是用腳踩死,或者是用石頭砸死它,就是因為它常會把人劃傷。而且當時不少人都說刺鰍魚不好吃。
而現在刺鰍魚可非常的吃香瞭,如果是野生的價格比泥鰍貴好幾倍,有些地方聽說都已經賣到瞭100多元一斤瞭。前不久筆者和朋友去水庫釣魚,就有幸釣到瞭一條刺鰍魚,它咬鉤太厲害瞭,因為沒有專業的取鉤工具,最後把我的魚鉤都給搞壞瞭。
當然瞭,在農村裡像這樣的“小溪魚”,還有很多,在過去它們都是十分常見的,可是如今卻都很罕見瞭。而且因為這些魚個頭太小瞭,對水質要求高,養殖起來難度大,成本也高,所以目前養殖它們的人都很少。而物以稀為貴,所以這些魚的價格也就偏高瞭。
各位網友們,這些魚在你的傢鄉還多嗎?你還知道哪些價格昂貴的小溪魚呢?也歡迎大傢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