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傢都知道,釣魚就是找魚窩,特別是,天氣炎熱以後,這一點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夏至過後,大魚愛“呆”在哪些地方呢?
其實,進入夏季以後,很多人釣不到魚,就是釣位、釣魚方法不當,今天就簡單分享一下,夏至過後,大魚該去哪裡釣?
夏至釣魚——首選陰涼處
陰涼處可以說是夏季釣魚必搶的釣位,可以是樹蔭下、橋梁底下、建築物的陰影下等,這些地方都比較涼爽,水溫自然也就低,非常適合魚群聚集。
其中,受歡迎的是橋梁底下,這是釣友紮堆的地方,主要是橋梁底下存在落差,有不斷的水流動,再加上魚具有逆流而上的習慣,魚也就變得好釣。
還有,很多人都推崇釣草,不過,夏季不是釣草的好季節,到瞭夏季,植物會出現瘋長的情況,水草區會更加復雜,魚活動會受到影響,所以不要釣草。
夏至釣魚——可選活水區
活水區概念比較廣泛,不僅指河流分叉處、出入水口等,還包括天氣所形成的活水區,如刮風天、下雨天等。
河流分叉處、出入水口,由於水不斷流動,不僅水中溶氧量充足,還有食物不斷沉積,非常適合魚類活動,大魚也會在此棲息覓食。
而刮風天,會讓中上水層發生對流,進而形成活水區,下雨天隨著雨水不斷地註入,水中的溶氧量會有所改善,魚兒會變得活躍、有胃口。
夏至釣魚——要選魚窩
魚窩的形成多是在地形比較特殊的地方,這種地方需要符合水溫低、溶氧充足、安全性高等特點,最為典型的區域是水下坎、陡坡、凹地等。
這些地方由於地形原因,深淺各不相同,也是釣魚的好地方,還有就是這些地方受時間限制比較低,總的來說,早晚可以釣淺,中午應該釣深。
這種釣魚方式的出現,主要是溫度決定的,早上和傍晚水溫比較低,魚類會在淺水區覓食,適合釣淺水,中午溫度高,魚會遊向深水覓食。
夏至釣魚——多選魚道
魚道是魚在覓食時形成的道路,在釣魚時要是能找到魚道,往往會事半功倍,比較可惜的是,有些魚類是沒有魚道概念,如鰱鳙、翹嘴等中上層魚類。
存在魚道的魚種多是底層魚類,還有就是夏季受到高溫的影響,魚兒的覓食時間也相對固定,主要集中在早上和傍晚兩個時間段內。
因此,早上、傍晚釣魚時可以尋找魚道,比較典型的魚道有鏵尖、寬變窄、明草交界處等,這些地形多是深淺交界,魚類覓食時會經過這些地方。
進入夏至以後,在釣魚時,還要註意餌料和窩料的改變
釣不釣上魚,餌料很重要,在餌料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素餌,夏季釣魚是不適合用葷餌的,要知道,夏季存在小魚鬧窩的現象,素餌可以緩解這種現象。
常見的素餌有麩皮、酒米、玉米粒等,在素餌制作時,還可以滴入垂心者利誘,魚口不錯,留魚時間也長,魚獲會有提升。
餌料中放入垂心者利誘,可以增強餌料味型,吸引附近水域大魚前來覓食,餌料也會變得酸酸甜甜,適合夏季垂釣。
不僅如此,在窩料中放一些,會縮短發窩時間,不僅可以用於野釣,還可以用於黑坑,都會有不錯的魚獲。
寫在最後,夏季雖然天氣比較熱,但是,非常容易釣到大魚,在釣魚時,要結合實際地形,若是地域不同,垂釣方式也是略微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