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時期的一件事,我到今天都記得非常清楚:某一天晚上,我勸自己的爸媽買一臺微波爐。而且我當時給出來的理由是“早上喝的牛奶太涼瞭,微波爐可以加熱一下”。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我做瞭不屬於那個年紀的事:一個小孩子,為什麼會突然想買一個廚房傢電呢?想來,可能是同學傢都有瞭,所以我也想要吧。
那個時代就是這樣,微波爐成瞭生活品質的象征。又因為它的價格不高,所以幾乎是傢傢必備。但曾經風靡一時的微波爐,為何今天卻銷聲匿跡瞭呢?想來,和它使用過程中會遇到的3個大問題分不開。
【壹】安全
微波屬於一種電磁波,這種波是有一定危險性的。雖然微波爐的設計很嚴謹,不至於讓它傷到人。但偶爾炸一個微波爐,還是輕輕松松的。
金屬餐具放進去,炸瞭;雞蛋放進去,炸瞭;帶皮火腿腸房間去,炸瞭……
而且可以這樣說:生活過得越好,使用微波爐的危險性就越大。當年用微波爐,隻要記住使用微波爐專用餐具就行瞭。
今天不一樣瞭,你身邊還有各種各樣的產品包裝袋、錫紙、食材。有些東西,就連微波爐設計師都沒想到會被放進去——但今天,可能都成瞭食物的容器。
沒有人告訴你不能放進去,但如果你放進去瞭,危險就會發生。未知的危險,才最可怕。當你身邊擁有多種可加熱產品時,你還有什麼理由冒著危險去選擇微波爐呢?
【貳】口感
我知道,看到前面那句話,有些人可能真找出理由來瞭:快!沒錯,直到今天,微波爐都是加熱速度最快的工具,沒有之一。
但現在為什麼很少有人把剩飯菜放在微波爐裡加熱瞭呢?因為微波爐對食物的口感影響非常大。
我們所做的所有烹飪,都是由外而內加熱。室外的外表先熱,中間部分最後熱。
微波爐卻恰恰相反,微波可以引起食物內部水分子的共振,快速加熱水分。換句話說,是由內而外加熱——水分子沸騰時間延長,蒸發量增加,導致加熱後會損失大量水分。
所以剩飯菜利用微波爐再加熱後,食物味道的改變會非常大。
饅頭、面包等面類食物,用微波爐再加熱後更可怕。往往會走向兩種極端:要麼變得很勁道,咬在嘴裡怎麼扯都扯不斷。要麼變得很幹,用牙一咬就掉渣。
【叁】用途
今天經常聽到一個詞,叫“空間利用率”。為什麼當年沒聽過?一方面是因為今天的房價高瞭,我們不願意再浪費空間。另一方面還是因為今天的日子好瞭,傢裡的東西越來越多。
想要提高空間利用率,就必須增加空間的用途。比如洗衣機,過去占用1m³的空間,隻能用來洗衣服。但今天,出現瞭洗烘一體機。同樣的空間占用,卻可以用來烘幹衣服。
微波爐對空間利用率來說,就很不友好:
首先它的體積很大,很多出現都開始推出折疊產品瞭,微波爐卻還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大盒子”。
其次它的用途太單一,隻能用來加熱剩飯菜。有些商傢會宣傳自己的微波爐能做菜,但嘗試過的人都知道,微波爐做菜是很難吃的(原因和前一點一樣,由內而外的加熱方式引起的)。
這麼多年過去瞭,微波爐在這兩方面沒有一丁點的進步。其它產品卻逐漸擁有瞭微波爐的功能,比如電蒸鍋、蒸烤箱等,都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增加瞭快速加熱的功能。
你傢有微波爐嗎?如果你傢沒有,是用什麼產品來加熱食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