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五國”成立至今不過短短十餘年,展示出的旺盛生命力卻已經為全世界矚目,就連傳統的西方國傢都無法漠視“金磚國傢”發出的聲音。
特別是“金磚國傢”堅定不移推動多邊主義和一體化進程方面的團結和努力,更是讓西方國傢震驚不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今“金磚團結”足以重挫西方霸權,也正是因此,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國傢開始期待成為其中的一員。
盡管以美國為首的個別國傢橫加阻撓,但仍無力改變金磚國傢擴員的進程,比如阿根廷就已帶頭提出申請,希望能成功加入“金磚”。
拜登擔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為維護其全球霸權,一改前任總統特朗普不斷退群的姿態,開始不停地與盟友拉幫結夥、組建新群。
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下,世界很多組織都有明顯擴員的趨勢。當然,大傢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北約東擴,以及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成為歐盟候選國。
其實除此之外,包括集安、上合等國際組織都有擴員的明顯跡象。
作為新興市場代言人的金磚國傢走上擴員之路,更是充分展示出“金磚五國”的自信與實力,同時也向外界更多地表達出瞭一種開放包容的形象。
那麼金磚國傢的團結究竟對西方產生瞭怎樣的影響?中國對金磚擴員是怎樣的態度?金磚國傢接下來的發展前景又將如何呢?
首先,金磚國傢展示出來的團結,讓西方國傢深受震動,並開始自我反思,這是金磚國傢在全世界擴展影響力的最好詮釋。
人們經常拿來與“金磚國傢”相提並論的就是G8,不過這幾年由於美俄對抗加劇,俄羅斯已經被踢出G8,現如今是G7。
作為發達國傢組織的G7,從上世紀70年代誕生伊始,就占據瞭全世界GDP的8成左右,確實是風光無限。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隨著美國的急劇衰落以及歐洲多年的停滯不前,現如今G7占據全世界GDP的比重明顯縮小,隻占到40%左右。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代表更多人口、更大面積的金磚國傢正在崛起,如今的GDP已經占到瞭全世界的24%左右。
而且要知道的是,金磚國傢所展示出來的影響力,不隻是體現在經濟方面。
俄烏沖突期間,即便是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的壓力之下,金磚國傢也並沒有哪個國傢選擇“站隊”美國制裁俄羅斯。
美國想以俄烏沖突來壓倒孤立俄羅斯的野心,在金磚五國的團結面前最終沒有得逞,這被外界看作是金磚國傢影響力逐漸增強的又一個明顯信號。
德媒《世界青年報》就刊文表示,“金磚團結”正在重挫西方霸權。
其次,向來行事穩妥的中國,在提議金磚機制擴員上顯得特別積極,同樣證明瞭中國的世界影響力在與日俱增,再不需要看他人的臉色行事。
對於金磚國傢來說,至少有三重因素對擴員都是利好的。
第一,高盛首席經濟師奧尼爾2001年首次提出“金磚國傢”的概念時,針對的就是世界新興市場。當時奧尼爾提出的是“金磚四國”,2006年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四國首次會晤,到2011年南非加入,金磚國傢變成“金磚五國”,由此可見金磚國傢並不局限於某幾個國傢。
第二,如今世界新興市場中的阿根廷、印尼等國都具備瞭加入金磚國傢的實力,金磚擴員完全是正當其時。換句話說,這是世界新興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第三,中國的態度相當關鍵。美國主導之下的“G7”,原本是工業強國協調經濟發展的平臺,然而現在卻什麼事都想管一管,直接淪為瞭美國維系世界霸權的政治工具。
與此相反的是,中國在金磚國傢機制運行中發揮瞭非常重要的作用,金磚國傢一直是經濟組織,謹守自己的本分和職責。
金磚國傢的發展速度都是有目共睹的,全世界都已經看到,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金磚國傢在發展經濟、促進合作甚至維護世界經濟秩序等方面,都能夠有所作為。
最後,以阿根廷、伊朗、印尼等為代表的世界新興經濟體,對於加入金磚國傢表示出瞭濃厚的興趣。
此次G7峰會準備邀請的5個非成員國包括瞭印度和南非,而這兩個都是貨真價實的金磚國傢。
另3個國傢,分別是南美的阿根廷,亞洲的印尼,非洲的塞內加爾,外媒普遍認為,接下來如果金磚擴容的話,他們有著獨特的優勢。
美國主導的“G7”,本質上是為維護發達國傢的權益,這與世界新興經濟體有著天然的矛盾。也難怪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在日前公開表達瞭加入金磚國傢的強烈願望。
至於初衷和用意,他也在講話中說得很明白,那就是俄烏沖突已經讓小麥和糧食成為瞭武器,已經對拉丁美洲、加勒比海、非洲和整個南半球都造成瞭深遠影響。而金磚國傢能夠更多地維護南半球國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