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到圍堵中國的目的,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活動日漸頻繁,先是叫囂重返亞太,後又拉攏域內國傢實施所謂的“印太戰略”,頻繁借南海議題搞軍事演習制造緊急態勢,多次用“臺灣牌”危害臺海和平。
但近日熱衷拉幫結派的美國,在圍堵中國上畫風突變,竟然撇開瞭韓國和印度,選擇和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組建所謂的“藍色太平洋夥伴”(PBP)。
美國建這個“新群”,顯然是把太平洋島國當成瞭重點來給予格外的關註。那麼美國此舉意欲何為?中國又該如何提高警惕和加以應對?下面四個要點,我們有必要搞清楚。
第一,不管美國表現得多麼道貌岸然,都改變不瞭衣冠禽獸的本質,組建“新群”不過是美國對抗中國的新策略。
美國此番組建的新組織PBP,全稱叫“藍色太平洋夥伴”。他們對外宣稱,組建該組織的用意是為太平洋島國和世界其它地區的經濟聯系創造便利。
為瞭舉起的“太平洋地區主義”大旗能夠號令島國,美國甚至主動給島國遞上瞭“奶酪”,表示要在太平洋島國的領導和指導之下實現“打造有利於太平洋各國人民的地區”這一願景。
相信大傢應該記得,在中國與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建立瞭外交關系後,美國就立即派出瞭高級別代表團對所羅門群島展開訪問。
要知道此前美國駐所羅門群島的使館已經關閉瞭29年,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島國並不重要,但如今又對所羅門群島另眼相待,無非是想借機炒作涉華議題,防止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美國根本不是關心南太島國,而是居心叵測。美國務卿日前跑到瞭37年來都沒有到訪過的斐濟去刷存在感,當然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二,如今的太平洋島國未必會心甘情願讓美國牽著鼻子走,澳大利亞更加沒有這個實力。
中國向來註重發展與太平洋島國的關系,隨著這些年經濟實力的提升,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力度更是逐年增長。
除此之外,中國還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太平洋島國提供瞭很多的幫助,但這引起瞭澳大利亞的強烈不滿,因為澳大利亞已經單方面的把南太平洋地區當成瞭自傢的“後花園”。
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簽署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的事情,就讓當時正忙於大選的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受到指責,澳在野黨更是宣稱“這是二戰以來最大的外交失敗”。
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國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向南太平洋島國提供疫苗。
這更是讓澳大利亞氣急敗壞,想盡辦法地阻攔中國疫苗進南太,然而澳方提供的疫苗隻不過60萬劑,對於南太地區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澳大利亞這種殖民主義心態當然無法讓南太島國信服,斐濟就已毫不客氣地發聲,表示“南太平洋不是誰傢的後花園。”
澳大利亞沒有這個實力,那麼此次不安好心的美國跑到南太搞反華小圈子,當然也無法讓南太島國心動。
別忘瞭,與日本、韓國不同的是,南太國傢離中國距離遙遠,在這裡渲染“中國威脅論”根本不好使。這些南太島國不敢得罪美國,但他們更不願意和中國鬧掰。
第三,盟友韓國和印度未獲邀,是“美國優先”的真實寫照,這兩個國傢對勢利的大哥隻能是幹瞪眼。
大傢都知道,太平洋和印度洋原本是兩個地理范疇,但美國就是要生拉硬拽搞出一個所謂的“印太戰略”,為的就是從政治和軍事角度來圍堵和遏制中國。
因為美國已經知道,所謂的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隻是美國強行施加瞭軍事目的的產物,根本無法阻擋中國的和平崛起。
而實施印太戰略,既能在西太平洋方向,依靠日本、韓國兩個小弟提供的基地,安排部署軍事力量,又能夠讓懷揣“大國迷夢”的印度願意入夥,達到美國在西南方向牽制中國精力的目的。
但在南太平洋地區,美國認為印度和韓國的作用變得不太重要。其實在美國組建的所有“小團體”中,他們更在意所謂的“五眼同盟”,即美、英、加、澳、新。
加拿大離得太遠,英國和美國關系非同一般,南太地區本有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再加上對美國惟命是從的日本,這個小圈子已經足夠。
隻能說,在這一點上過於功利的美國大哥無論做什麼,身為小弟的印度和韓國隻能捏著鼻子認瞭。
第四,雖然新組織內部未必團結,但中國保持足夠的警惕還是必要的。
盡管美國拉幫結派,劃小圈子,但這些組織內部基本上都是各懷鬼胎,各打各的算盤,有利則聚、無利則散是常態。
特別是在美國實力急劇衰弱的當下,想要帶好隊伍真的很難。
就以日本和澳大利亞來說,這兩個國傢都想爭取美國的支持,但又都想防止對方進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再加上這是一個非正式組織,想完全統一步調並不容易。
不過美國現在花大力氣加大在南太地區的活動,必須引起中國的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