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俗稱“青龍菜”,長得像長豆角,能耐40度高溫,一年收割十幾次
夏季的時候,溫度很高,對於很多作物的生長是不利的。遇到高溫天氣,如果還多日不下雨,那麼就有可能會被曬死。
畢竟我們所吃的很多蔬菜,基本上都是種植在菜地裡的,也就是旱地種植的。不過也有極少數的蔬菜,它卻是水陸都能種植,比如今天我給大傢介紹的這種蔬菜——青龍菜。
它既能在旱地種植,也能在水裡面種植,並且還能耐40度的高溫,尤其是它的產量很高,一年能收割十餘次哦。相信很多外地的朋友們都不知道它的大名,但卻是我國的出口名蔬。
青龍菜是什麼蔬菜?人稱“空心菜之王”
如果大傢對於青龍菜這個名字很陌生,那應該知道空心菜,這可是在夏季的時候菜市場最為常見到一種青菜瞭。城裡不少喜歡在陽臺種菜的朋友,也常把空心菜當成種植的對象,就是因為它很容易種活,而且是一種水陸都能種植的蔬菜。
而青龍菜是空心菜的一種,嚴格來說是名貴的稀有品種,它的學名叫細葉尖空心菜,民間也多叫它博白空心菜。因為隻有在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才有,所以而得名。
如今已經成為瞭當地的特產,並且還被評選為瞭中國名蔬,常年出口到國外。
提起博白空心菜,如果去過當地旅遊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它已經成為瞭當地的一張名片,並且還被評價為“空心菜的天花板”,也就是最好吃的空心菜。
博白空心菜在當地有著悠久的栽種歷史,在當時玉林地區就流傳著“陸川豬,北流魚,博白靚蕹菜”的說法,即這是當地最有名氣的三種特產瞭。
而且相傳當時有個詩人,就是吃瞭當地的空心菜以後,半夜起來依然嘴裡還有空心菜的香味,於是就作詩一首“席間一試青龍味,半夜醒來嘴猶香”,於是博白空心菜更是聲名遠播瞭,並且從此以後它有瞭更為高大上的名字——青龍菜。
很多外地的遊客到瞭博白地區,都會品嘗一下當地的這種空心菜。
青龍菜有何特殊之處?
博白空心菜是一種細葉尖空心菜品種,它和很多地方所見到的空心菜有點不同,這種空心菜的莖幹更為細長,而葉子卻要稀疏很多。尤其是它的葉子尾部更為尖細,如果去掉瞭葉子,細長的莖幹看起來就特別像長豆角瞭。
別看這種空心菜的莖幹細長,不識貨的人可能會以為它長老瞭,不好吃瞭,事實真好相反,博白空心菜看起來鮮綠脆嫩,吃起來更是清香爽口。而且它在煮熟瞭以後,即便是放置到第二天依然保留著原來的青綠色澤,並且香味濃鬱。
除此以外,博白空心菜還具有清暑解毒、消食去膩的作用,特別是對於便秘的人群來說,吃瞭它能促進腸胃的消化,使得大便通暢。
像當地人就特別喜歡用空心菜來煮粥喝,這也是當地最為傳統的做法。民間更是有“蕹菜送白粥,張口不知足”的說法,可見對於這種空心菜的評價之高。
博白空心菜的種植前景如何?
近些年隨著博白空心菜的名聲越來越大,當地種植它的農民也越來越多瞭。但即便如此,它在市場上的售價依然不便宜,一般都能賣到十幾塊錢一斤,而普通的空心菜也就是兩三塊錢一斤,這樣的價格可比普通的空心菜貴上瞭數倍。
而且博白空心菜的產量也是不低的,雖然這種空心菜水陸都能種植,可是當地的農民多數都是把它種植在稻田裡。
這是因為夏季正是博白空心菜的生長旺季,這個期間氣溫高,種植在稻田裡面它就能更耐熱瞭,即便是40°的高溫也不怕。同時水中種植的空心菜,長得更快,產量高瞭不說,長得也更鮮嫩。
像過去博白空心菜都是通過莖葉來繁殖的,一般畝產才5000公斤左右,甚至比這還要低。但是在後來對該品種進行瞭改良,采用空心菜的種植來魚苗,然後再把它們帶苗移栽,管理方面也繼續延續傳統,栽種在水稻田並且重施農傢肥,這樣畝產量就提高到瞭8000到10000公斤瞭。
如今博白空心菜基本上從3月份能持續采收到10月底,而夏秋兩季更是生產的旺季。這種空心菜的再生速度也很快,要比韭菜長得更快,平均一年能收割十餘次。
目前博白空心菜不光是在當地的菜市場有售,有時候還會把它早上割回來,馬上真空包裝好空運到廣州、深圳、海口等大城市。有些甚至還遠銷到瞭港澳和東南亞等地區。一般早上割的空心菜,到瞭晚上就能成為外地人的盤中餐瞭。
但由於博白空心菜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隻有當地才能種植出如此高品質的空心菜,所以在外地一般是難吃到的,這也導致很多人無法品嘗到它的美味。
筆者有幸在廣西吃過幾次博白空心菜,發現它真的不辜負“空心菜之王”的美名。特別是最經典的做法——青龍過海,味道清香爽口,百吃不厭。
尤其是在餐桌上,當你看到滿桌的魚肉,而突然端上來一碗碧綠的青龍過海,一定會讓你胃口大開,膩味盡消。
各位朋友,你們吃過博白空心菜嗎?在你們當地也有好吃的空心菜品種嗎?歡迎大傢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