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特點就是燥熱,日照強度大,紫外線對於水面的穿透能力強,水溫上升,出去釣魚基本上都是人和魚都不舒服。
這個階段魚口基本上都不算好,空軍也是十有八九的事,想要和春季一樣連竿拉魚是奢望。但是夏季釣不到魚隻是天氣熱的原因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影響魚情的因素有很多,隻有搞明白幾個關鍵性重點,釣到魚不是難事。
重點一:出釣時間選擇
夏至一過氣溫就開始明顯上升,整個日間的氣溫和水溫都非常高,大概時間段在上午10點到下午5點左右。
最好是選在早晚出釣,一般早上5點到9點之間,光照強度比較弱,氣溫和水溫都比較合適,水中各種生物都開始蘇醒,會有一個短暫的魚群“早餐”高峰期,雖然時間間隔比較短,但魚口屬實是不錯。
理論上講夜間是一直可以作釣的,但是比較建議釣上半夜,凌晨12點之後魚口會慢慢變差,熬整夜精神狀態也會有影響。夜深人靜,天色黑暗,個頭大一點的鯽魚,和體型差不多的鯉草,釣獲的把握還是比較大的。
這些時間段是前天出釣的時間選擇,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天氣,比如小雨中,大雨後,雷雨後等也都是非常適合出釣的。
重點二:釣法的選擇
釣魚素來有“釣無定法”的說法,這是因為不同季節和節氣,氣候條件有所差異,比如氣溫、水溫、氣壓等情況不同,所以不同的釣法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在夏季最大的問題就是水溫太高,氣壓太低,魚群躲在深水區納涼,所以在不考慮水情,地形等因素,選擇釣深是沒有什麼爭議的,所以在釣法上基本上都是一釣深,釣遠。
比較建議的釣法有傳統釣長竿短線,拋竿釣,歐鯉釣等,效果都很不錯。在實戰中的效果也是明顯好於臺釣,磯釣。
重點三:用餌的選擇
基本上從5月到9月,小魚的活躍度都非常高,鬧窩的情況讓人十分頭疼。所以很多釣友會選擇素淡的餌料,以此來規避小魚鬧窩。
但實際上這種情況是沒辦法避免的,小雜魚體型小,脂肪儲備也少,外界環境的變化對於它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不管水溫高還是低,都能很好的適應。
並且小雜魚的搶食情況嚴重,隻要餌料入水,不管是葷還是素,都會湊上去看看,如果食物體積比較小,依然會上去搶食,所以想要徹底避開小魚鬧窩是不現實的,並且餌料太過於素淡,還會影響誘魚效果,小魚不鬧瞭,大魚也不來瞭。
最好的方法是控制餌料的霧化狀態,使用比重比較大的黏餌,減緩其霧化速度,使其可以快速沉底,穿過小魚層,這樣一來自然可以減少小魚鬧窩。其中玉米面是我比較常用的,和小米面、黃豆面、少量白糖和垂心者的開胃果酸,倒入適量水攪拌均勻,揉捏成團即可。
谷物的香甜中有點酸,十分的開胃,人聞著都是特別香,更何況是魚類呢。並且垂心者的成分是純植物萃取的,有一種淡淡的水藻香味,加入到餌料中一點都不突兀,還可以放松魚類的警惕性。
最後總結:
現在已經六月底瞭,三伏天即將到來,魚也變得越發難釣,上述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們的魚獲。但是不同水域魚情有所差異,最好還是要根據具體魚情針對性分析和應對,這樣才能有更好的魚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