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目前仍在繼續,這場戰爭持續瞭幾個月的時間,很多西方政客都喜歡蹭這場戰爭的熱度來刷存在感。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就在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宣稱,普京已經在這場戰爭中遭遇“戰略失敗”,同時還喊話中國,稱中國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有關政客最好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顯然,對於近段時間頻繁找麻煩的澳大利亞,我們真的是懶得搭理瞭。
要知道普京到底有沒有戰略失敗,看一下烏克蘭戰爭的進程就明白瞭。就在阿爾巴尼斯發表這番神論的前一天,俄羅斯和頓巴斯武裝已經完全控制瞭北頓涅茨克市。
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已經占領瞭烏克蘭超過五分之一的領土,目前俄羅斯軍隊攻勢不減,準備向下一個烏克蘭大城市發起進攻。
外界輿論認為,如果這個趨勢不改,俄羅斯甚至有能力把第聶伯河變成兩國之間的“界河”。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承受住瞭西方的經濟制裁,憑借著石油、天然氣、糧食、稀有金屬等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賺得盆滿缽滿,基本實現瞭以戰養戰。
同時俄羅斯還利用手中的天然氣對歐盟形成瞭有效制衡,說普京在烏克蘭戰爭中遭遇瞭“戰略失敗”,恐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都不會認同。
對於戰爭的形勢,阿爾巴尼斯怎麼判斷這是他的個人自由,但他在評論這場戰爭時把中國也牽扯進來就是在故意找事瞭。
中國與這場戰爭沒有什麼直接關系,戰爭爆發後也一直秉持中立、勸和立場,呼籲通過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爭端。
但即便這樣,中國還是被阿爾巴尼斯這種西方政客肆意污蔑,西方政治邏輯的可笑,由此可見一斑。
阿爾巴尼斯要求中國“吸取教訓”,隻不過是又一次老生常談。
他無非是想借此表達兩層意思,第一,中國不要“支持”俄羅斯,不然會被西方國傢孤立、制裁;第二,中國大陸不應該“武力收臺”。
這沒什麼新意,都是西方政客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同時,這也都是站不住腳的謬論。
關於中國“挺俄”的說法,幾年前就在西方國傢中流傳,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更是被炒成瞭西方國傢中的熱門話題。問題是,什麼才叫支持呢?
就連美國自己都承認,他們沒有發現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有力證據。
如果說戰爭期間購買俄羅斯小麥、石油、天然氣等商品就算支持俄羅斯的話,那這些事情歐洲、美國也幹瞭,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他們都在給俄羅斯送錢花呢?
阿爾巴尼斯等西方政客說中國“支持”俄羅斯有一個掛在嘴邊的理由,那就是中國沒有參與對俄羅斯的譴責或者制裁。
但不制裁與支持之間還有著非常遠的距離,不能因為中俄之間傳統的友好關系而遷怒於中國。
如果說與俄羅斯有關系就是“支持”,那麼阿爾巴尼斯自己會說中文,上臺之前多次公開呼籲澳大利亞政府尊重中國,改變對華政策,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他在“支持”中國呢?
除此之外,阿爾巴尼斯要中國“吸取教訓”的第二層意思,就是想將臺海問題與烏克蘭危機相提並論,暗示中國大陸如果動武就會遇到烏克蘭那樣的激烈抵抗,同時國際社會也會“挺臺”。
但稍有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兩個問題完全是兩個概念,烏克蘭是一個主權國傢,烏克蘭戰爭屬於國際沖突。
但臺海問題完全是我們的內部問題,與其他任何國傢都沒有關系。那些強行將這兩件事類比的人,屬於典型的又蠢又壞。
事實上,臺海兩岸的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中國大陸的實力一直在迅猛提升,有足夠的能力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試圖幹涉臺海問題的外國侵略勢力趕出西太平洋。
阿爾巴尼斯與其在這裡臆想中國會遭遇失敗,不如認真看看自己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正在努力尋找澳大利亞鐵礦石的替代渠道,如果中國連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都不再需要,澳大利亞就真的是沒碗吃飯瞭。
總得來說,該吸取教訓的恰恰是西方國傢自己,這個教訓就是不要妄想靠制裁去打垮一個世界大國。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西方國傢對俄羅斯發動瞭全方位的制裁,連俄羅斯的植物、寵物、科學傢、藝術傢都成瞭制裁對象。
但俄羅斯沒有垮臺,反倒是歐盟和美國自己被通貨膨脹弄得焦頭爛額。而中國的經濟、軍事、抗風險能力也同樣擺在那裡。
西方國傢用盡氣力,都扳不倒俄羅斯,那麼面對擁有全球最完整工業體系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他們哪裡來的信心能夠在與中國的博弈中獲勝呢?簡直是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