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研究所近日刊登瞭海軍官員杜諾的一篇“中國軍事威脅論”的文章,內容基本都是狂妄“挺臺”的言論。
值得一提的是,杜諾竟然鼓動美國總統拜登在中國傢門口佈設水雷,以便在與中國爭奪海上控制權中獲得優勢。
為博取眼球,杜諾在文章中不惜危言聳聽,居然宣稱美國的軍事力量在面對解放軍時處於“顯著的劣勢”,因此美軍印太司令部有必要有黃海、珠江三角洲等水域,部署進攻性水雷。
那麼美軍官鼓動發動“水雷戰”,真的行得通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杜諾所言隻是一廂情願地異想天開。
首先,杜諾的主意並不高明,因為這樣的做法明顯違反瞭國際法。
站在杜諾的立場,他認為美軍研制的一種新型水雷正好可以派上用場。相關資料顯示,美軍已具備用傳感器機器人潛艇,執行將自導魚雷秘密放置在指定海床上的能力。
但杜諾似乎忘記瞭,珠江三角洲附近的海域特別是內陸水域,並沒有軍艦在此地活動,反倒是大量存在民用以及商用船隻。美軍如果在該海域“埋雷”,顯然與國際法相悖。
而且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種很嚴重的挑釁,美國必須承擔相應的代價。
杜諾對此頗為沾沾自喜,認為這樣做沒有花費太大的代價就可以達到破壞貿易和石油供應的目標。
因為中國大量的進口石油需要走海路,如果“水雷戰”能夠成功,那麼對中國的經濟就是沉重的打擊,對於美軍與中國爭奪海上控制權更是好處多多。
但杜諾的想法完全經不起推敲,因為同樣的事,隻要美軍敢做,那麼解放軍同樣也會“以其身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想而知,拜登必然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美國一些人也不想因此和中國徹底撕破臉。
其次,杜諾的主意之所以經不住推敲,是因為中國的軍事實力早已經今非昔比。
這些年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全世界都看在眼裡,比如中國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艦近期就頗受關註,杜諾對此同樣表示認可。
但他更多的是想借此渲染“軍事威脅論”,以此來證實中國與美國的軍事差距正在縮小,從而為所謂的“水雷戰”尋找借口罷瞭。
隻是這位美國軍官恰恰忘記瞭,正是因為中國這些年軍事實力的顯著提升,才讓美國如坐針氈,才會搞出重返亞太這出戲,才會提出所謂的印太戰略。
說白瞭美國現在的所作所為無不是為瞭圍堵、封鎖、制裁中國,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海軍仍已具備沖出第一島鏈、走向深藍的實力。
提出“東海防空識別區”還不到10年,中國就實現瞭航母從無到有,並進入現在的“三艦客”時代,這也是中國現如今強調對臺海享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的底氣所在。
杜諾想以“水雷戰”來逼迫解放軍回到談判桌,達到對美國有利的條件,這完全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坐二望一的經濟體,同時也擁有世界第二大規模的航運,包括能源等大宗貨物在內,都要通過海運來完成。
海運占到國際貿易總量的95%,因此海運安全對中國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對於他國可能在中國沿海佈置水雷的情況,中國必然早有應對之策。
如果美國膽敢這樣做,那麼解放軍必將給予更強烈的反制,這對於美軍在相關海域的所謂“自由航行”、“無害通過”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從最簡單的角度來看,美國如果激怒解放軍,那麼解放軍完全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對相關海域通通實行封鎖,開展全面徹底的“排雷行動”。
而這樣一來,美國明顯不能再以所謂的偵查為由在相關海域刺探消息,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美國才真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最後,從美軍過往經歷來看,所謂“水雷戰”經常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資料顯示,美軍經常誤中自己早先佈設的水雷。在越戰間,美軍曾在相關海域佈置瞭一些水雷。
然而這些水雷對裝備落後的北越軍隊並沒有太大的威脅,反倒是對美軍的行動造成瞭幹擾。
僅過瞭1年,美軍就自嘗苦果,不得不老老實實地遵照《巴黎和平協定》的規定,用瞭六個月的時間將此前佈置的數千枚水雷悉數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