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皮西瓜“消失”後,如今戈壁西瓜也被“禁種”?為何不讓種瞭?
“你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的西瓜吃起來沒有幾十年前的香甜瞭,就連味道感覺也差一些呢?”
前幾天和公司的同事聚餐,當西瓜端上桌的時候,就有同事突然這樣說道,並且還得到瞭很多同事的附和,他們都表示現在的西瓜確實沒有以前吃的好吃瞭。
有些人還對此進行瞭解釋,有人說是因為品種變瞭,有人說是種植方法不同,還有人說是口味變挑剔瞭。
當時,大傢你一句我一句聊的話題都是和西瓜有關。其中有個同事就說瞭,他傢以前就是種西瓜的,以前種植的都是“黑皮西瓜”,個大如同冬瓜一樣,一個就有好幾十斤重,這樣的西瓜耐放又香甜,現在卻很少見到這種西瓜瞭。
說起黑皮西瓜,這也勾起瞭不少人童年的回憶。在二三十年前,大街小巷到瞭夏季賣的基本都是這種黑皮西瓜,有些人一次還能買好幾個,因為這樣的西瓜耐放也不怕壞。
但是如今在市面上確實很少見到瞭,並且“消失”已經有好些年頭瞭,這又是為何呢?而且還有另外一種美味的“戈壁西瓜”如今也在部分地區禁止種植瞭,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風靡一時的黑皮西瓜“消失”的原因
西瓜雖然不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水果,但是卻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種植歷史瞭。考古發現在西漢時期就已經開始食用西瓜瞭,可見它在此之前就已經傳入我國瞭。
而也是因為西瓜的種植歷史悠久,西瓜的品種也很多樣。其中在過去有一種西瓜的皮卻是渾身墨黑色的,上面是看不到明顯的紋路,所以它也叫黑皮西瓜。在過去,這種西瓜曾風靡一時,也是當時最火的一個西瓜品種。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種西瓜本來的品質就很高,它的甜度高,個頭也大。而且非常耐存儲,一般室溫下放一兩個星期也不會壞。
和現在很多的西瓜相比,它簡直就是巨無霸。這種西瓜一般都能長到一二十斤重一個,有些大的能長到四五十斤。
不過在後來它卻逐漸被其他的西瓜品種所取代,筆者認為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就是它的個頭實在是太大瞭。一個西瓜就是幾十斤,這麼大的西瓜大多數人都是吃不完的。一傢人來吃,也要好幾天才能吃得完,因此在市場上它就不如小西瓜討人喜歡瞭。
第二個原因是這種西瓜的果皮很厚。黑皮西瓜耐存儲不假,但是它的果皮很厚,一個二三十斤的西瓜,光是西瓜皮就有好幾斤重。在以前條件不好,西瓜皮還能用來做菜、做果醬吃。後來也就很少人做瞭,這樣的西瓜皮就浪費掉瞭,很多人認為購買這樣的西瓜不劃算。
第三個是它的上市時間晚。現在很多的西瓜五月份就開始大量上市瞭,可是黑皮西瓜是一種中晚熟品種,上市時間晚瞭也就沒有瞭價格的優勢瞭。以前的西瓜一斤才幾毛錢,有時候幾分錢,但是黑皮西瓜個大,一個也能賣到十幾塊錢。
但現在的西瓜早期上市的價格有三四塊,後面也就是幾毛錢瞭,這樣其實對於種植的農民來說並不劃算。於是很多的瓜農紛紛改種其他的西瓜。
為何戈壁西瓜如今被“禁種”瞭?
在黑皮西瓜逐漸退出市場以後,後來又出現瞭一種很火的個頭大的西瓜,它就是在沙漠戈壁上種植出來的富硒西瓜,一樣一個有好幾十斤重。
並且因為是在戈壁這樣惡劣的環境,這裡日照時間長、早晚的溫差大,所以西瓜又大又甜,即便是價格有點小貴,可是愛吃和愛買的人依然很多。經過幾年的時間宣傳、推廣,它得以在西瓜界火爆一時,成為瞭最受歡迎的西瓜品種。
可是好景不長,從2020年開始,陸續就有地方開始叫停禁止種植這種隔壁西瓜瞭。而且這些年陸續也有地方發佈相關的法律法規,禁止農民種植戈壁西瓜。
對此小編也特意瞭解瞭一番,發現這也是無奈的做法。為瞭保護環境,避免當地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有些人肯定好奇,種植西瓜怎麼會破壞當地的環境呢?那是因為他們不瞭解這種西瓜的種植過程。
首先,戈壁西瓜是種植在戈壁上的,而為瞭種植它們,就需要對戈壁上原本的植物進行破壞,同時在耕種過程中,所施肥、噴灑農藥等,都會導致戈壁本來的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戈壁上都是各種石頭,這樣是不利於西瓜生長的。所以就需要挖亞砂,而這就是破壞戈壁環境的一種方式。
其次是對水資源的一種很大的浪費。戈壁上最缺的就是水瞭,這樣的環境是不容易存儲水的,而種植西瓜就是需要大量的水來灌溉,不然西瓜是長不大的。為瞭讓西瓜長得好,長得大,當地的瓜農就會引水來灌溉,有些還會打井灌溉,而過度的用水,尤其是長久下去,就會導致當地水資源的進一步匱乏。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種植西瓜會大量地施用各種農藥和化肥,特別是化肥的使用,會加速土壤的酸化、硬化,使得土壤的肥力進一步降低,如此一來其他的植物就難以生長瞭。也是出於環境的保護考慮,才開始陸續禁止種植這種戈壁西瓜。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如今在市場上已經很少能見到戈壁西瓜瞭,就算是有,它的價格也有點小貴,畢竟物以稀為貴,何況它的品質本來就高。
各位網友們,對此你們怎麼看呢?你們喜歡吃黑皮西瓜和戈壁西瓜嗎?也歡迎大傢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