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約宣佈將快速反應部隊增加至30萬人之後,美國也緊隨其後,宣佈瞭一個增兵的決定。
拜登在北約峰會上表示,美國將於波蘭設立美國陸軍第五軍的永久前沿指揮部,這會成為他們在北約東部邊境的第一個永久性基地。
同時,美國還要增加在北約東翼的軍事力量,包括在羅馬尼亞部署一個輪換旅級戰鬥隊;在波羅的海加強裝甲、航空、防空特戰部隊輪換部署,與周邊盟國建立進一步的互操作性和強化訓練。
除此之外,他們還計劃在英國部署兩個F-35中隊,增加美軍在西班牙羅塔海驅逐艦,由原先4艘增至6艘,同時提升德國、意大利防空和其他能力。
而拜登做出這一連串動作的目的,依然是應對所謂的“俄羅斯威脅”。他表示,這將加強美國與北約在東翼的“互操作”。
然而在俄烏沖突發展到關鍵的時候,拜登此舉恐怕不僅僅是想威懾俄羅斯,更多的還是要繼續添柴拱火,讓烏克蘭戰爭“長期化”,從而方便美國獲得更多利益。
如今俄烏沖突已經持續瞭4個月的時間,局勢愈發明朗起來,烏克蘭的敗局已經註定。
但是,美國作為俄烏沖突背後的推手,自然不希望看到烏克蘭方面的失敗。因此便有瞭此次拜登政府加大北約東線軍事力量,以及此前北約將快速反應部隊增加至30萬人的情況。
根據這回美國方面部署的兵力結構,不難分析出拜登已經做好瞭烏軍在俄烏沖突中失利的準備。而且從拜登的安排中能夠發現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方便美軍快速對俄本土實施打擊。
首先被拜登選中的是波蘭,其地理位置分別與烏克蘭、白俄羅斯接壤。所以美國在波蘭駐紮部隊可以說是一箭雙雕。
其一,烏克蘭潰敗,退守西線已是時間問題,屆時美軍完全可以憑借波蘭的地理位置快速對烏軍進行支援,或者是對俄境內進行打擊。
其二,警告白俄羅斯不要多管閑事。自俄烏爭端爆發以來,白俄羅斯一直都在堅決地支持俄羅斯,目前他們已向烏克蘭北部地區發射瞭20枚火箭彈。
第二個被美國挑中的則是俄西南部的羅馬尼亞以及西北部的波羅的海。美國增強在這兩處的海上軍事力量,為的是通過黑海,波羅的海對俄軍進行打擊。
而且需要註意的是,美軍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軍事力量不僅可以對俄西北部進行打擊,還會對加裡寧格勒造成極大的安全威脅。
一旦加裡寧格勒失守,恐怕會使俄羅斯在後續與北約的抗衡中長期處於劣勢,因為加裡寧格勒是俄羅斯對抗北約東擴的底牌,同時也是俄海軍艦隊依賴的重要港口之一。
除此之外,美國選擇往德國和意大利增派軍隊表面上來看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這兩個地方的兵力部署可以起到補給波蘭和兩海地區艦隊的作用。
拜登意欲讓兩國加強航空,防空力量的目的已然是不言而喻,那就是利用遠程武器對俄羅斯進行打擊,其火力范圍甚至可以直擊俄首都莫斯科。
但實際上拜登這一輪排兵佈陣的目的可能並不止如此,畢竟這兩國距離俄羅斯並不算近。
借著此次的俄烏沖突,美國已經將歐洲羊毛薅得差不多瞭,錢賺瞭、俄歐掰瞭,現在更是可以加大對歐洲的軍事力量控制瞭,完全是一舉多得。
最後說一下美國在英國部署的F-35戰機中隊,配合前面各地區的位置優勢便不難看出,這是美軍對俄的第三道戰線。
F-35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五代機,作戰半徑在3200-4000公裡之間,其最快速度達到2馬赫,能夠實現短時間對俄進行空中打擊。
盡管拜登年紀大瞭,但是在打壓其他國傢這件事上依然不服老。
以波蘭,黑海和波羅的海地區為第一防線,德國,意大利為第二防線,英國為第三防線,每一條防線都能夠對俄造成不小的打擊。
白宮方面的如意算盤可以說是打得相當響亮瞭,通過上述安排一方面能牽制俄羅斯,另一方面又能通過歐洲控制整個地區局勢,自己則完全置身事外。
但要知道的是,特工出身的普京似乎已經察覺到瞭拜登政府的“詭計”。
對於美國近期近乎全方位的圍困,普京早已明確表示,俄羅斯將在俄烏沖突中改變軍事戰術,以此來應對北約以及美國的威脅。
雖然並不清楚在這場較量中美俄誰將笑到最後,但能確定的是,歐洲和烏克蘭是輸得精光的,面子裡子什麼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