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買瞭人生中第一臺洗碗機,剛開始很新鮮,但用瞭幾次就閑置瞭。到今天已經過去瞭半年多,使用次數屈指可數。
有時候我嫌它占地方,想要把它扔掉。傢人卻勸我:“這麼好的東西幹嘛扔瞭?”洗碗機就是這樣,讓人又愛又恨。今天就來說一說,我這半年的使用感受。
幹凈是真幹凈
買洗碗機之前,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洗不幹凈。不過買回傢以後我就徹底放心瞭——它不僅能媲美手洗,有時候甚至比手洗還要幹凈。
手洗餐具隻是心裡覺得幹凈,但有兩個方面其實並不幹凈:
1.殘留的清潔劑,特別是有的人習慣用不流動的水刷碗,餐具表面殘留的清潔劑就更多瞭。
2.殘留的水漬,幹燥以後會變成水垢。硬邦邦地貼在碗底,摸起來很澀。
洗碗機刷碗,就沒有這兩方面煩惱。清潔劑的用量都是有數據限制的,不是人工添加,所以可以保證沖洗幹凈。洗完後主動進行烘幹,防止殘留水漬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多數洗碗機都帶有殺菌功能(比如紫外線殺菌)。如果再算上這個,洗碗機可以說是秒殺手洗。
異形餐具都算“鍋”
既然洗得這麼幹凈,那為什麼我很少用呢?最主要原因就是餐具放不下去——我買洗碗機的時候額外留瞭一個心眼,專門選瞭個大的,能洗鍋的。
但還是不行:我比較喜歡買各種各樣的餐具,現在發現,這些餐具根本放不進洗碗機裡。
我的洗碗機比較大,可以放得下鍋,但也僅僅是放一兩個鍋而已。洗碗機裡面有碗架,這些鍋是無法放進碗架裡的,隻能直接放在碗架上方。
異形餐具,也放不到碗架裡——其實造型不用太怪異,隻要和碗架形狀不符,就放不進去。使用的時候需要像鍋一樣放在碗架上面。一個異形餐具,要占用五六個碗的位置。
所以盡管我傢的洗碗機已經足夠大瞭,但還是無法滿足我的洗碗需求。
工作時間太長瞭
我總覺得,洗碗機不適合每頓飯都用,因為它洗碗的速度實在是太慢瞭。或者可以這樣:早飯吃完,把碗放進洗碗機裡洗。等碗洗好瞭,正好取出來吃午飯。
如果把洗碗機的所有洗滌功能都打開,洗滌、沖洗、烘幹、紫外線、通風,一整套做下來至少需要五六個小時。反觀手洗,最多不過30分鐘。
當然瞭,日常洗滌模式還是可以接受的:一般隻需要40分鐘左右。
洗碗機的工作時間和放進去的餐具數量沒關系,洗10個碗是40分鐘,洗1個碗也是40分鐘。這一下成本差距就出來瞭:洗1個碗的水電費用,和洗10個碗是一樣的。
我傢平時人口比較少,最多用上兩三個碗盤,自然也就沒必要用洗碗機瞭。
人口越多,用處越大
總結一下,洗碗機到底值不值得買呢?
首先看你的預算:如果你買洗碗機的預算不高,隻有幾百元或者一千元出頭,建議還是別買瞭。廉價洗碗機不僅洗滌效果差,容量還很小。洗碗機的容量,直接影響到使用體驗。
其次要看你傢裡的人口數量:人口越多,用處越大。
我傢這臺洗碗機總共沒用過幾次,但是回想一下,幾乎每次使用都是傢庭聚會之後。一大堆餐具,手洗累死人。往洗碗機裡一扔,第二天早上直接取用即可。
如果傢裡每天都有五六口人吃飯,那我勸你趕緊買——手洗餐具的工程量太大,有瞭洗碗機,你會感覺工作量瞬間降低瞭好多。
最後一點,有人要說瞭:我傢人口不多,但我為瞭提高生活質量,可以買嗎?如果傢裡人口比較少的話,洗碗機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真的微乎其微。
餐具放進洗碗機裡也需要動手,而且是蹲著操作。如果餐具比較少,還真未必比手洗更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