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防部長表示,俄軍與盧甘斯克武裝已經完全控制瞭盧甘斯克地區的利西昌斯克市,這是烏克蘭在當地控制的最後一座大城市。
這個消息顯然是澤連斯基不能接受的,於是他緊接著宣佈,盡管烏軍已經從利西昌斯克撤退,但是他們不會放棄任何一樣東西,遲早要從俄軍手中奪回那些地區的控制權。
懂得都懂,烏克蘭早就沒有什麼反擊的機會瞭。烏軍在頓巴斯和盧甘斯克地區接連失利,不僅丟失陣地,士氣也大受打擊。
如今俄軍占領利西昌斯克的消息,或將擊潰烏軍士氣的最後一道防線。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烏克蘭敗局已定,哪怕他們得到瞭西方國傢提供的軍事武器援助,也無法扭轉這一局面。
首先,西方國傢的武器援助對於已經“病入膏肓”的烏克蘭而言,隻不過是杯水車薪,俄烏兩國的軍事力量上早就不在同一個量級。
更重要的是,西方國傢的心眼兒也不是一般的多,他們大多拒絕為烏克蘭提供遠程武器,所以最後烏軍拿到手的基本是單兵武器,無人機,以及一系列輕型火炮。
也就是說即便烏克蘭得到瞭西方的“輸血”,但他們和俄軍的軍事差距並沒有縮短。
其次,面對戰爭的復雜性以及多樣性,領導人的決策直接決定瞭這場戰爭的勝負,這是烏克蘭軍隊無法戰勝俄軍的第二個原因。
不論是在國傢政府的統籌佈局中,還是區域戰場軍官的直接指揮中 ,和俄羅斯相比,烏克蘭都是處於下風的那一邊。
即便澤連斯基政府得到瞭美國提供的軍事情報,在個別戰役中取得瞭一點成績,但整體上還是不敵俄軍的。
而且在此前的軍事行動中,烏克蘭就已經損失瞭大量的高級指揮軍官,這也直接造成瞭他們如今缺兵少將的尷尬局面。
最後,兩國的經濟實力差距便是烏克蘭軍隊無法逆風翻盤的第三個原因。
眾所周知,戰爭的本質其實就是兩個國傢綜合實力的比拼。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一場戰爭如果沒有經濟做支撐,那麼結果就幾乎已經註定瞭。
如今俄烏沖突已經持續4個月之久,雖然俄羅斯也有一定的損失,但是他們依舊能夠繼續完成“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而這背後依托的便是經濟。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俄羅斯近些年的經濟發展並不佳,可是在這場沖突期間,俄羅斯反而找到瞭賺錢的門路。
俄烏沖突爆發,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傢的持續炒作導致國際能源價格飆升,而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大國直接憑借這一優勢賺瞭不少錢,實現瞭真正的“以戰養戰”。
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但好在俄羅斯的能源買傢遠不止美歐,亞非等地也十分熱衷於和俄羅斯做生意。
而烏克蘭就沒有這樣的優勢瞭,雖然他們也是能源出口國,但他們並沒有普京那麼強大的“朋友圈”,所謂的美歐國傢也不過是拿烏克蘭當棋子和炮灰,不會真心幫他們。
種種原因註定瞭烏克蘭接下來的發展走向,隻是諷刺的是,澤連斯基依舊寄希望於西方國傢,企圖通過西方國傢持續的軍事、經濟援助實現“反撲”。
不過想必大傢也都心知肚明,烏克蘭這完全是在做無用功,並且還是在加速消耗自己。
對於澤連斯基政府的“垂死掙紮”,俄羅斯已經道出瞭真相,表示這明擺著就是西方不願意讓其休戰,與俄羅斯和談。作為西方國傢的“提線木偶”,烏克蘭早已是騎虎難下。
此前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西方目前希望戰爭持續下去,不許烏克蘭停戰。在美國領導下的西方,甚至不允許烏克蘭思考或談論關於和平的問題。
顯然,和談會損害西方國傢的利益,或者說得更直接一點,這會讓他們徹底“格式化”俄羅斯的企圖泡湯。所以可以預見,在這一背景下,俄烏沖突和平解決的希望幾乎為零。
然而隻要沖突繼續下去,烏克蘭就將面臨巨額債務。俗話說得好,天上不會掉餡餅,西方國傢對於烏克蘭的援助並非是無償地做善事。
一旦俄烏問題被和平解決,西方國傢的利益受到損害,他們就勢必會將所有矛頭指向烏克蘭,屆時烏克蘭面臨的債務將是天文數字。
顯而易見,烏克蘭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一邊是烏東戰線全面崩潰,核心城市不斷被俄羅斯占領,另一邊是西方國傢對和談的層層阻撓。
不過這完全是烏克蘭政府自作自受,為瞭一個“空頭支票”就去拿國傢命運開玩笑,和自己曾經的兄弟國傢幹架,也真是夠糊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