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拜登政府都在持續炒作臺灣問題,比如派遣軍機飛越臺灣海峽,加大對臺進行軍售力度等,看情況似乎已經準備好要與解放軍大打出手瞭。
但是近期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卻一反常態,主動幫臺海局勢降溫。
米利在接受英國廣播電視臺(BBC)的采訪中表示,大陸攻臺隻是一種可能性,與美方說的必然攻臺甚至攻臺時間表等說法存在極大差別。
米利宣稱,中國顯然正在發展這項能力,解放軍被要求具備某個時間點攻臺的能力,但是至於他們會不會出手,將依據之後的風險、成本和效益進行評估。
最後米利還不忘強調,解放軍目前沒有任何攻臺跡象,也並沒有達到迫在眉睫的程度,不過美國依然會密切關註這一情況。
很顯然,這位美軍方高級將領選擇在此時接受媒體采訪,並公開放緩涉臺論調,顯然是另有所圖。
首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無疑是對涉臺等敏感話題有瞭新的認識,同時也進一步感受到瞭中國大陸打擊“臺獨”,以及反對“挺臺”國傢的堅決態度。
可見最近一段時間解放軍持續展開的軍事演習活動以及遠航任務取得瞭一定的成效。
其次,拜登政府十分明白堅持對華的高壓態勢,最終受傷的隻會是自己,更何況讓他們現階段還有求於中國。
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問題正愈發嚴重,而要想扭轉這一局面,他們就不得不將目光轉向中國,通過對華關稅“松綁”來保證中美進出口貿易的穩定,從而緩解美國內部的經濟問題。
中國經濟實力強大這是西方國傢無法否認的一點,不管他們多麼想阻止中國發展的步伐,都很難在經濟領域徹底與中國“脫鉤”,因為他們的確從相關合作中獲得瞭實實在在的好處。
而這也正是目前美國內部矛盾激化,以及美國和盟友在對華政策這方面出現分歧的原因之一,他們總是在是否與中國保持距離,減少經濟合作的事情上反復拉扯。
眾所周知,自中美“貿易戰”開始,美國就在不斷增加對華貿易關稅,找借口制裁中國企業,極盡所能地打壓中國經濟。
但諷刺的是,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最後還是會殃及自身。
關稅增長,商品價格自然會隨之增長,這是業界不成文的定律。而隻要美國企業堅持與中企做生意,那麼最後為高昂關稅買單的就隻會是美國消費者自己。
如今受上述因素以及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多方面的影響,美國通貨膨脹已經達到40年的最高水平。
同時,美國自身的金融抗風險能力也正在降低,盡管此前美聯儲試圖通過瘋狂加息的方法盤活美國經濟,但結果證明這隻是在做無用功。
而且美國一手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也讓其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近日美國波音公司痛失中國三大航司價值2400億人民幣的訂單就是典型例子。
波音甚至因此喊話美國政府,要求他們盡快恢復和中國的經濟對話。結合美國經濟現狀,拜登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據《華爾街日報》稱,拜登政府最快可能在本周取消部分對華商品關稅,其中涉及服裝、學習用品等方面,同時還計劃啟動允許進口商申請關稅豁免的框架。
很顯然,美國這是扛不住瞭,打算稍微對中國低一下頭然後換取更多的經濟合作機會。從他們計劃取消關稅的商品種類來看,基本都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是現在美國民眾所急需的東西。
此前因為全球供應鏈的中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遭遇瞭嚴重的物資短缺危機。雖然拜登政府並不將這當回事,但美國社會的輿論並不這樣認為,美國民眾對拜登的抗議聲此起彼伏。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拜登不得不想辦法解決問題。
可以看得出來,不論是美國高級軍官將領對臺海局勢降溫,還是美媒放出風聲,稱拜登即將取消部分對華關稅,都是在變相的對中國示好,希望能借此機會復蘇美國經濟。
整體來說,美國取消關稅的做法的確對中美貿易合作以及中美關系都是有益的。但問題是,聽其言也要觀其行,美國究竟能不能將話落到實地,還是個未知數。
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本就善變,經常言而無信推翻自己的承諾;另一方面則是當前美國政黨之爭日益嚴重,主張取消對華商品加征關稅和反對這一決定的人互不逞讓。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5日上午,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進行瞭視頻通話。
雙方討論的重點圍繞世界經濟危機展開,期間我們再次表達瞭希望美國盡快取消對華加征關稅和制裁、公平對待中企等問題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