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存錢是全球出瞭名的,而國內存錢的主力軍是中老年人群體,他們經歷過物資匱乏的時代,養成瞭儲蓄存錢的好習慣。而年輕人則不同瞭,很多年輕人收入並不高,平時開銷也很大,根本存不下多少錢。同時,年輕人覺得把錢存在銀行裡面不劃算,還不如投資一些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高收益的品種。
不過,進入到2021年之後,我國居民的儲蓄存款數量快速增長,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裁員降薪,不少年輕人擔心將來會失業,所以每月都刻意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我國的理財產品打破瞭剛兌,銀行不再為理財產品兜底。這就導致瞭大量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流向瞭定期存款。
盡管現在把錢存在銀行定期存款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儲戶在存錢時需謹記“4不要”,特別是老年儲戶一定要格外警惕,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
第一,在同一傢銀行裡面存定期存款,最好不要超過50萬。如果存款超過瞭50萬,就應該將錢款分存到幾傢銀行,就是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萬一銀行破產倒閉,儲戶存款+利息隻要不超過50萬,就可以獲得賠償,這樣就能確保本金不失。
第二,不要隨意或無意泄露銀行卡密碼,這樣很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曾有媒體報道,市民王老伯到銀行辦理存款業務,由於他對銀行業務流程不熟悉,為瞭省去麻煩,就把自己銀行卡上的密碼告訴瞭銀行員工。
結果銀行員工看到王老伯賬上的錢動瞭心,就暗中用老人提供的密碼提取現金。結果王老伯早已經開通瞭手機短信通知,馬上就知道瞭自己銀行卡上的資金被人動用瞭,於是就報瞭警。這個真實案例告訴我們,不要隨意或無意泄露自己銀行卡的密碼。
第三,不要誤買保險和銀行理財產品。市民沈大媽經常要去銀行存錢,有一次她抱怨銀行存款利率太低,利息收入太少。於是銀行工作人員就推薦瞭保險公司的分紅險。風險性質與銀行定期存款相類似,隻是收益率要比銀行定期要高出不少。
而沈大媽還以為這是銀行推出的特色存款業務,就欣然購買瞭分紅險。事後才知道,這是銀行代銷的保險公司分紅險,而並不是銀行定期存款。所以,大傢在存定期存款時,一定要看清楚究竟是存定期存款,還是銀保產品或者銀行理財產品。
最後,不要盲目存長期存款。很多儲戶都喜歡貪圖高利息,銀行的利息越高越好,卻忽視瞭存款的流動性。市民潘先生的20萬銀行存款到期瞭,他去銀行辦理續存業務,而銀行工作人員向他推薦瞭5年期的大額存單,年利率高達4.12%。受到高息的誘惑,潘先生就把20萬都買瞭5年期的大額存單。
但問題是5年期的定存時間周期要遠比3年期的長,萬一儲戶當中需要動用這筆資金,提前支取存款都要算是活期利息,這樣儲戶就會非常吃虧。所以,我們建議大傢,千萬別隻看存款的利率,也要考慮存款的流動性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把錢存銀行定期存款,但大傢在存銀行定存之前要謹記“4不要”,尤其是老人要警惕:①在同一銀行的存款不要超過50萬,因為銀行破產後對存款賠償的上限就是50萬。②不要隨意泄露自己的銀行卡密碼,否則後患無窮。③不要誤買保險和銀行理財產品,萬一虧損就隻能自認倒黴。④不要盲目存長期存款,長期存款雖然利率較高,但是流動性不佳,儲戶要事先考慮好存款的流動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