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過後,大傢都在討論延遲退休的事情,因為延遲退休關乎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而在去年10月份,人社部就表示,延遲退休制度將會在“十四五”期間推出,這也意味著,延遲退休政策將會在未來的5年內實施,這對於廣大70後、80後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也難怪延遲退休成為瞭熱點話題。
可能有人會說,我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都是準時、足額發放,也沒有看到養老基金存在什麼問題啊!為什麼國傢一定要選擇延遲退休政策呢?對此,我們認為,我國養老金的發放雖無近憂,卻有遠慮。
截止目前,我國養老金是收支相抵,略有盈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國傢財政撥付。但是,隨著我國領取養老金的老人越來越多,而年輕人越來越少,未來養老金發放遲早會發生缺口。所以,我們國傢才要一直倡導實施延遲退休制度。
一邊是我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截止2020年底時,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約為2.6億人,占據人口比重約為19%,按照機構測算,到2030年,我國擁有60歲以上老年人的數量將達到3億人。
而另一邊,我國的年輕人數量越來越少。90後人口數量要低於80後,而00後、10後人口數量更低於90後。更可怕的是,即使我國在2016年放開瞭生育二胎政策,我國新生兒出生數量從2017年的1758萬,降至2020年的1003.5萬。而隨著年輕人數量的越來越少,將無法贍養數量如此之多的老年人群體。
除瞭我國人口“老齡化,少子化”要延遲退休之外,還有我們國傢的法定退休年齡定得有些低瞭,現在規定女職工50歲退休,女幹部55歲退休,男性60歲退休,這個制度已經實行瞭70年以上,而隨著我國居民的生活條件改善,醫療條件的進步,人均壽命已經達到瞭77歲,所以,人的壽命都延長瞭,退休年齡也應該同步拉長。更值得一提的是,歐美國傢退休年齡都是男女65歲退休,中國居民平均退休年齡在55周歲似乎早瞭一些。
不過,延遲退休卻遭到瞭很多人的反對,多數反對者認為,一般職工在40、50歲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瞭,60歲以上更是沒單位願意接納,延遲退休的前提應該是,讓普通職工可以工作到65歲退休,否則沒有收入,生存就成問題。
不過,也有一類人願意推遲領取養老金,這類人主要是機關事業單位、國企中高層管理者,因為他們都是用腦力來勞動,隻要願意就可以幹到65歲,並沒有失業的風險。而且對於腦力勞動者來說,年齡越大,工作經驗越是豐富,就越受到單位的歡迎。
當然,也有專傢建議,進行彈性延遲退休的辦法,就是先將女性的退休年齡延長至55歲或者60歲,男性在60周歲不變,隻要社保基金繳滿15年以上,就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延遲退休,這樣才更有人性化,切忌搞一刀切式的延遲退休方式。
可能對於體力勞動者來說,60歲退休正好適合自己,而對於腦力勞動者或普通職員,都可以選擇65歲退休。作為社保基金隻要秉承“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來調節退休人員的工資收入標準,退休得早的收入自然少一些,退休得晚收入肯定會高出一點。
實際上,延遲退休之所以推出緩慢,主要是希望滿足社會各個階層的訴求,因為這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推出時要格外慎重一些。即使按照社科院之前公佈的漸進式延遲退休的方法,就算延遲退休制度推出之後,還會有很長時間的延續期,估計真正受影響的也隻有80後、90後、00後瞭,最早的70後女職工現在已經50歲退休瞭,整個70後受到延遲退休的影響會非常有限,主要是從80後開始受到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