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物價開始瞭新一輪的上漲,最受人關註的是國內油價連續實現瞭“6連漲”,終於在4月15日暫時止住瞭上漲的步伐,出現瞭油價首輪下調。但總體來說,國內油價已經從2020年初的4元多/升,漲到瞭現在8-9元/升。這讓廣大車主們的出行成本大幅上升瞭。
除瞭國內油價上漲之外,蔬菜價格也是比較嚇人的,在目前的疫情封城期間,上海地區買上一顆白菜要達到80元,芹菜一斤的價格要20元,就連平時價格最為便宜的胡蘿卜每斤也要達到11元。這讓上海市民驚呼這樣的菜價吃不消。相信,此輪疫情過去之後,各地的蔬菜價格也會逐步回落。
從目前國內外形勢來看,新一輪通脹已經到來,這個周期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未來會有3類商品的價格會上漲,這3類商品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大傢要提前做好準備瞭。
第一類,糧食的價格要上漲。而糧價的上漲主要有兩個方面因素導致:其一,受到俄烏沖突,以及各主要糧食生產國傢限制糧食出口等影響,全球糧價呈現出快速上漲的趨勢。而國際糧價上漲,必然會導致我國糧價也會跟著上漲,雖然我國糧食也能做到95%的自給自足,但是,國際糧價上漲必然會拖動我國糧食價格的走高。
其二,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地方采取瞭防疫的措施,這就導致瞭居民們擔心封城,紛紛開始大量囤積糧食,這樣糧食的需求一下子上升瞭,糧價也隨之而漲。更關鍵的是,國內成品油價格目前一直在高位徘徊,這也大大增加瞭糧食的運輸成本,糧價上漲也在所難免。
第二類,日用商品的價格也會上漲。最主要的是衛生紙的價格開始出現大漲,過去一次超市,買一大包衛生紙隻要18-20元錢,現在都要30多元錢。這主要是衛生紙的進口原材料價格上漲,如今幾乎所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在上漲,給我國帶來瞭輸入性通脹,而原材料價格上漲,會推高日用品生產企業的成本,最終還是會體現在商品的價格上面瞭。
第三類,肉類價格的上漲。現在國內超市豬肉的價格都在26元/斤,而牛肉、羊肉的價格基本上都達到瞭70多元/斤。同時,水產品和禽類的價格也出現瞭不同程度的上漲,這主要是糧價上漲,帶動瞭飼料成本的上升,要知道,養豬、養雞鴨、水產品都要用大豆和玉米作為飼料。而飼料成本上升之後,肉類價格也會跟著一起漲。
從目前來看,今年開始國內油價的持續上漲隻是一個開始。而比油價更讓普通人感到壓力山大的是,糧價、日用品,以及肉價這三類商品價格的上漲,而這3類商品上漲的原因除瞭受國內疫情影響之外,就是國外輸入性通脹帶來的後果。建議大傢在通脹期間,盡量減少開支,降低負債,避免失業,這樣才能安穩地度過這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