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國內多數人的生活波動都比較大,很多人知道瞭傢有存款的必要性。因為人生無常,總會面臨一些突發事件,比如疫情、失業、疾病等。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被封在傢裡好幾個月,沒有瞭收入來源,生存都會發生困難。而如果手裡面有瞭存款,就能夠安然地度過這段危險期。
不過,在銀行裡面存款也並非百分之百安全,目前國內有4600傢銀行,其中有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以及民營銀行等。其中就有極少數銀行出現瞭“違規操作”,近期銀保監會就對5傢銀行進行瞭點名批評。它們分別是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大連銀行以及浦東發展銀行等。
根據官方的報道來看,這5傢被銀保監會批評的銀行主要存在著兩大問題:一個是違規亂收費。對於儲戶來講,並不知道在銀行辦理什麼業務該收費,什麼業務不該收費,少數銀行就利用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稱性,私自亂收費,甚至多收費,為自己謀取利益。
比如,市民沈阿姨的定期存款到期瞭,她想換一傢銀行再存定期,所以要辦理轉賬手續,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要收取轉賬手續費。而在沈阿姨的印象當中,她作為該銀行的金卡用戶是免收轉賬手續費的,所以,在多次與銀行交涉之後,銀行終於承認這筆轉賬手續費不需要繳納。
另一個是,捆綁銷售。就是儲戶到銀行裡面去辦理業務時,銀行工作人員就會推薦各種銀行理財產品或銀保產品,很多儲戶覺得銀行工作人員推薦的理財產品肯定很安全,但他們怎麼知道,工作人員隻講瞭該款理財產品收益率,卻沒有向客戶提示其中的風險。一旦客戶買瞭這些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銀行是不會承擔任何賠償責任的。
很多人感到奇怪,為什麼上述5傢銀行會出現明顯的“違規”行為呢?這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從表面上看,銀行業是最賺錢的行業。但實際上,全國有4600多傢銀行,隻有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日子過得很滋潤,而其他絕大多數中小銀行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所以為瞭自己能獲取更多的利益,個別銀行就隻能動起瞭歪腦筋。
再者,對於銀行工作人員來說,他們每個月都要完成規定的指標,比如吸收多少儲戶存款,辦瞭多少信用卡、做瞭幾筆銀保產品或理財產品等,如果完不成規定的指標,那隻能拿3-4000元的基本工資瞭。所以,這就導致瞭少數銀行工作人員為瞭完成自己規定的指標,拼命向客戶推薦各種理財產品。
從去年開始,銀保監會加大瞭對違規銀行的監管力度,現在已經有5傢違規銀行受到瞭點名批評。而對於我們儲戶來說,在辦理業務時,如果面對銀行工作人員推薦的其他理財產品時,一定要對該款產品的情況進行全面瞭解,在簽字之時更需要多加謹慎,更要當心別把定期存款變成瞭其他理財產品,這樣才能切實保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