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樓市目前已經迎來瞭歷史性轉折點,這個趨勢已經無法改變: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可以看出:第一,國內房價在經歷瞭20多年的上漲之後,進入到瞭調整周期。由2021年一季度的平均房價超過1.1萬元/平米,跌至瞭年底的9500元/平米。據權威機構預測,今年房價還會延續下跌走勢。
第二,房企現在銷售不暢,開始打折促銷。受到央行的三道紅線,以及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今年1月份百強房企中有近9成房企單月銷售業績同比降低,其中2成房企降幅在30%-40%,4成房企降幅超過40%。更關鍵的是,多數房企現在都在降價促銷,每平方米的銷售均價降幅在幾百元至幾千元之間。
第三,專傢與民眾對未來房價走勢並不樂觀。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儲戶對於未來房價“看漲”的比例隻有16.8%,而有83.2%的則對未來房價持續“看跌”或“看平”的態度。
而獨立的經濟學傢馬光遠則表示:“我國的房地產出現瞭1998年房地產市場化以來,大傢第一次形成的共識,就是房地產要往下走瞭,房價永遠上漲的歷史已經結束瞭,2022年將成為中國房地產真正的新生元年”。
受到國內房價下跌的影響,網絡上流傳著一篇名為“房價下跌時間表”的文章,該文則表示,隨著國內房價持續調整,在未來5-6年之後,國內房價最終會跌至一線城市平均房價2萬元/㎡,二線城市平均房價8000元/㎡,三四線城市為4000元/㎡。那麼這份“房價下跌時間表”最終有可能實現嗎?
對此,今年初經濟日報曾發表一篇《房地產市場也需穩中求進》的文章,文中明確表示:房地產業的支柱地位沒有變,房地產業的基本面沒有變,實現國民經濟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需要房地產業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顯然,現在我們國傢是要讓房價在短期內保持穩定,避免房價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如果房價出現大跌,會影響到經濟的增長、金融市場的穩定、房企破產倒閉,還會導致之前購房的居民財富大縮水。
而我們也認為,從短期來看,要讓房地產市場保持穩定,房價可以穩中有降,避免出現大跌的情況。不過,從長遠來看,房價調整的趨勢一旦形成就無法逆轉,房地產市場逐步去泡沫化,逐步回歸居住屬性乃是大趨勢,未來各地的房價應該由當地居民收入來決定。
實際上,現在一定要讓房價穩中有降,通過時間換空間的方式,用上5-6年的時間,讓房地產實現軟著陸,最終讓房價調整到多數居民都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另一邊各地要大量推出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共有產權房,讓那些買不起房的城市中低收入群體,也能夠妥善解決居住問題。
而網上流傳的國內房價最終會跌至一線城市平均房價2萬元/㎡,二線城市平均房價8000元/㎡,三四線城市為4000元/㎡,這才是廣大老百姓能夠接受的價格。所以,如果你不是剛需傢庭,可以再等幾年買房,幾年之後,國內房價會遠比現在更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