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逐步養成瞭愛存錢的好習慣,因為手裡有瞭一筆存款之後,就可以從容應對失業、疫情、疾病等突發事件,燙平人生的波動。根據央行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底時我國居民個人存款總額為103.4萬億元,按照國內14.1億人口來計算,平均每個人的存款餘額達到7.3萬元。
那麼,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就安全瞭嗎?實際上也並非如此,銀行存錢也有“套路”,不少人已經上當,大傢要多留意:
第一種,市民張老伯到銀行裡面去辦業務,由於張老伯不太懂業務流程,為瞭方便辦理業務,張老伯就把自己銀行卡上的密碼都告訴瞭工作人員,結果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獲得瞭張老伯的銀行卡密碼,就開始竊取卡上的現金,還好張老伯事先設置瞭短信通知,知道賬上的資金被人取走,就馬上就報警,最後該銀行工作人員被警方抓獲。
實際上,對於我們每一個到銀行裡面辦理業務的客戶來說,存折的密碼要保管好,即使是銀行工作人員也不要泄露出去,否則很容易被人盜取卡上的資金。此外,如果銀行工作人員在辦理業務時,主動要求你提供銀行卡的密碼,並且詢問賬上有多少資金,作為客戶就應該拒絕回答,並向該銀行的負責人如實反映情況。
第二種,王阿姨由於存款到期,到銀行辦理續存手續,結果遇到熱情周到的銀行工作人員,向王阿姨介紹新款的銀行理財產品,工作人員往往都會把銀行理財產品說得天花亂墜,並且一再強調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卻從來不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相對應的是高風險。
王阿姨在被銀行工作人員忽悠之後,稀裡糊塗地就簽瞭字。幾個月之後,王阿姨才發現,自己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發生瞭虧損。而預期收益率隻是一種預估,實際上也並不一定能拿得到。所以,我們建議大傢,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不要隻看預期收益率,也要瞭解一下潛在的投資風險,一定要事先瞭解清楚情況之後再做決定。否則,銀行理財產品萬一遇到本金損失,也隻能由投資者承擔。
第三種,市民周先生跑到銀行裡面去存錢,便向銀行工作人員抱怨,現在存款利率有些過低。銀行工作人員就向周先生推薦瞭一款由銀行代銷的分紅險。風險不僅與銀行存款相類似,而且收益率也比銀行存款要高很多。而周先生還以為是銀行新推出的特色存款,也比較相信銀行工作人員的推薦,所以也就沒太在意就簽瞭合同。
而等到合同到期之後,周先生才知道這是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分紅險雖然收益高,還多瞭一份保障,但是一旦保險公司投資失敗,投保人就很有可能面臨重大損失。所以,大傢存款時,要看清楚究竟是定期存款的存單,還是保險公司的保單,不要被銀行工作人員忽悠瞭。
盡管儲戶把錢存在銀行裡面還是很安全的,但是在銀行存錢也要避免“套路”,之前不少人已經上當瞭。首先,就是無論銀行工作人員怎麼詢問,儲戶千萬不要說出自己銀行卡的密碼,誰也不能保證銀行工作人員沒有想法。
再者,儲戶在存錢時,不要被銀行工作人員忽悠去買瞭理財產品,因為理財產品還是具有一定風險性的。更關鍵的是,儲戶在存錢時,誤把保險公司的分紅險當作特色存款,一旦保險公司投資失敗,儲戶就會面臨重大損失。總之,儲戶們在存錢時,要多長幾個心眼,千萬不要被人給忽悠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