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黑科技產品出爐,都會引起大傢的關註。但是當我們把心心念念的東西買回傢後,卻發現不香瞭——根本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用。
我傢臥室裡就出現過不少這類“黑科技”,可以說是“中看不中用”,妥妥的翻車現場。
我曾經以為最不會被坑的,就是智能窗簾,結果卻被打臉瞭。理想和現實,差別簡直太大瞭。
首先智能窗簾的用途並不大——我曾經以為裝瞭智能窗簾,起碼可以設定一個自動開關吧。這樣每天早晨,我就可以被陽光叫醒,而不是鬧鈴瞭。
現實是:智能窗簾工作時產生的噪音巨大,絲毫不亞於鬧鈴。每天早晨叫醒我的,還是聲音,甚至還不如美妙的鈴聲呢!
其次我傢使用的是羅馬桿窗簾,和軌道窗簾不同的是,智能窗簾的電機會被暴露出來。安裝智能窗簾後不僅沒有顯得高大上,反而顯得很LOW。
網傳裝修效果圖中,有不少人在床的四周做瞭燈帶。當時我一看,這個好呀:既好看,又能安裝感應開關,晚上起夜的時候可以當小夜燈使用。
於是我就花瞭大價錢,通過裝修公司、定制傢具商傢共同努力,實現瞭床邊自動感應燈帶。但現實依然給瞭我一記響亮的耳光:
我的臥室裡鋪的瓷磚,瓷磚反光很強。燈帶打開後,通過瓷磚裡的倒影能清晰地看到燈帶上的每一個燈珠。壓根沒有“見光不見燈”的神秘感,顯得很廉價。
感應開關也沒有想象中好用,原來上廁所需要照明的地方並不是床下,而是床頭和去往衛生間的路上。這兩個地方,床邊燈帶恰好都無法照亮。
我想著,投影儀都發展到今天瞭,大有替代電視機的趨勢,我買一個裝在臥室裡總沒有問題吧!可惜,問題還是出現瞭。
投影儀最大的問題是發熱和噪音,看半小時,整個房間裡的溫度都能提高兩三度——毫不誇張地說,我甚至會在深秋、早春的時候用它取暖。
噪音,來自於投影儀內部那個轉速超高的小風扇。風扇發出來的“嗡嗡”聲,甚至可以掩蓋投影儀自帶音箱發出來的聲音。
臥室本來就是一個對溫度、音量要求比較高的房間,投影儀上的問題恰好命中瞭臥室的死穴。看來投影儀這東西,暫時還是隻能放在客廳裡。
我的床頭櫃上有各種各樣的小夜燈,有些是我自己買的,有些是朋友送的。別說,隨便拿出來一款,都能拍出超好看的照片!
問題出在它的使用方式和利用率上:小夜燈需要擺放在床頭櫃上,但床頭櫃上的空間本來就很局促。晚上在這裡擺上兩部手機、一杯水,哪裡還有小夜燈的位置?
使用起來也極不方便,多數小夜燈的開關在自己身上。這意味著,我用到它的時候,不得不摸黑去找它的開關——與其這樣,我為啥不順手拿起旁邊的手機照明呢?
如果你真的想在床頭放一盞燈,推薦去買一個可調光的護眼臺燈。平時在床邊看書、玩手機的時候也能打開,沒有藍光和頻閃,對眼睛傷害更小,比小夜燈的用途大多瞭。
自從我患上瞭鼻炎,就特別害怕房間裡的空氣太幹燥。於是就在臥室裡放瞭一臺加濕器,但越用越覺得鼻子難受。後來還是看瞭一些科普才知道,我傢的加濕器起瞭反作用。
我這是一臺最普通的加濕器:超聲波加濕器,就是利用超聲波把水打散,再把水霧噴在室內。這種加濕器使用時,會出現兩個問題——
第一是超聲波把水打散的同時,也會把水垢打散,並噴到空氣中;
第二是水霧的顆粒太大,會吸附空氣中的灰塵。
兩個問題,都會導致室內的PM2.5和PM10指數爆表——我說怎麼一打開加濕器,我傢空氣凈化器就跟瘋瞭一樣運行呢!
如果你真的需要加濕器,建議選擇無霧加濕器。利用水分自然蒸發的方式對室內進行加濕,水垢都殘留在瞭加濕器瞭,效果更好,也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