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陽歷4~5月為春末夏初,由於季節處於過渡期內,天氣會變得多變,而釣魚要隨著天氣、氣候的改變而改變,因此,釣魚方法也要改變。
就氣溫而言,這個時間段的天氣,不是特別炎熱,水溫會維持在20℃左右,尚處在魚類最佳活動范圍內,被稱為釣魚的“黃金季節”。
然而,釣魚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處於“黃金季節”內,還是有不少人空手而歸,根據春末夏初時間段特點,總結分享5個關鍵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出釣天氣
春末夏初出釣天氣,要慎重選擇,由於氣溫高的緣故,不建議晴天無風進行垂釣,這時氣溫高,氣壓低,魚類開口率不是太好。
晴天垂釣最好選擇有風時,風速最好為3級左右,氣溫會比較涼爽,東風和北風最佳,當然,陰天,下小雨時,也可以出門垂釣。
這時光線不是太強烈,氣溫更適合魚類覓食,水中含氧量充沛,魚類開口率也會增加,還會將岸邊的樹上的嫩葉、嫩芽等天然食物吹入水中。
岸邊的食物比較充足,此時,垂釣會有不錯的收獲,其次,大雨過後,也是適合垂釣的天氣,最好在上遊進行垂釣,因為魚有逆流而上的習慣。
2、釣魚深淺
春末夏初的溫度要明顯高於早春、仲春,在釣魚的時間段上,要選擇早上或者傍晚的淺水處進行垂釣,除此以外,受到溫度的影響,魚會遊向深處。
不過,在深水垂釣時,要註意以下幾點:水深不要過深,深處水壓過大會影響溶氧量,建議水深為2.5m左右,也可以選擇深水的淺水處。
其次,淺水深水處,如坑、窪等水域,深水和淺水的交界處等,都是不錯的釣位,不僅如此,為瞭有更好的收獲,還可以從淺到深進行垂釣。
3、能否釣草
常言道“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那麼春末夏初還適不適合釣草呢?要知道,這個時間段內,水草正在瘋狂生長,可能會影響到水中的溶氧量。
在水草處釣魚時,要盡量選擇水草邊緣,以防掛鉤,其次,在釣草時,還要選擇縫隙較大處,這種地方的魚類聚集比較多。
需要註意的是,春末夏初進行夜釣時,不要選擇水草處釣魚,要盡量選擇明水處進行垂釣,當然,岸邊的樹木底下也是釣魚的好去處。
4、釣魚選邊
暮春釣魚早晚選邊,岸邊水淺處早晚是魚類覓食的主要場所,主要是因為春末夏初,岸邊水溫適宜、溶氧量充足、食物種類豐富,魚兒會在此聚集。
除此以外,早上和傍晚兩個時間段內,人類活動較少,環境相對比較安靜,魚類也會瘋狂覓食,屬於釣魚的窗口時期。
不過,過瞭早上的8點,溫度會逐漸升高,人類活動頻繁,會導致魚類遊向深水區域,此外,鏵尖處、河流回灣處等地方也是垂釣的好場所。
5、餌料選擇
春末夏初在餌料選擇時,需要做出重大改變,因為水溫升高,小魚會鬧窩,若是還是用早春、仲春的餌料、窩料會引起小魚鬧窩,導致大魚釣不上來。
建議,春末夏初餌料選擇時,可以選擇香餌、素餌進行打窩,如玉米粒、小麥粒等,這些餌料顆粒較大,能避免小魚吞食,減少小魚鬧窩幾率。
要是擔心餌料過素吸引不來大魚,可以在餌料中滴入幾滴垂心者利誘,可吸引多數淡水魚類,在水中還具有較強的傳統力,短時間內可以聚集魚群。
除此,垂心者利誘含有多種誘魚因子,可以促進魚類開口,讓魚變得更有食欲,提升魚群咬鉤幾率,中竿率會變大。
垂心者利誘打窩可提高發窩速率,不當20分鐘的視角,魚窩就會有魚泡冒出,基本下竿就有收獲。
寫在最後:春末夏初釣魚,主要受溫度控制,若是進入初夏以後,溫度普遍都會在25℃左右,雨水也會增多,此時釣魚將會變得更難。
若是想要有不錯的魚獲,不僅要註意以上因素,還要重視漁具的選擇、搭配,其實,釣魚學問還有很多,隻有多多實踐,才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