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4月結束,5月來臨,天氣將變得更加炎熱,可以說“一隻腳已經邁入瞭夏天”,那麼進入夏天以後,釣魚又有哪些變化呢?
要知道,釣魚受節氣、溫度、天氣影響比較大,不同的季節,溫度、天氣,魚情也會有差別,因此,想要魚獲翻倍,釣魚時要做出改變。
今天簡單分享一下,夏初夜釣,如何能滿載而歸,不做空軍呢?眾所周知,“三分釣技,七分釣位”,釣位這樣選,一釣一個準,不想“爆護”都難。
夏初野釣——選活水
常見的活水區域有出水口、進水口、下風口、流動的河水等,這些地方水中溶氧量都要高於靜水,並且,水溫變化幅度不是特別大,適合魚類聚集。
除此以外,活水區域,食物也比較充足,魚兒會在此覓食,若是選擇這些地方進行垂釣,可能會有不錯的魚獲。
註意的是,出水口、入水口釣魚,選擇兩邊,溪流、河流等地方,找流速較緩的位置,如拐彎處、灣子等,流速緩慢魚兒停留時間長,便於垂釣。
夏初野釣——選背陰
進入夏季以後,溫度會明顯升高,陽光會變得毒辣,魚群也會從向陽處轉移到背陰的地方進行覓食、棲息,如橋底、樹蔭下,建築物遮擋的區域等。
當然,水面有天然障礙物的區域,魚類也會在此聚集,如水草處,荷葉底下等,這些地位溫度比較低,適合魚類活動。
此外,氣壓相同,水溫越高溶氧量會降低,因此,背陰處涼爽的區域,溶氧量會高一些,所以,夏初釣魚,由於溫度的影響,要選擇背陰處釣魚。
夏初野釣——找魚道
夏初釣魚和春節釣魚有明顯不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魚口,春節魚口可以說全天都有,到瞭夏初以後,受到溫度的影響,魚口多集中在早晚。
根據這個特性,早晚垂釣要找魚道,中午釣魚要選魚窩,常見的魚道有鏵尖處、寬變窄、大小水面交接處等地方都是經典的魚道。
而魚窩就是能給魚帶來安全感的地方,如河流回灣處、橋墩附近等,當然,夏初夜釣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要遵循釣淺不釣深、釣明不釣暗等原則。
夏初野釣——找大水面
夏初溫度升高,水草瘋長、浮遊生物增多,天然魚食會變得越來越多,導致大魚變得活躍,而大魚多存在於大水面,因此,想要釣大魚多在大水面下鉤。
小水面由於水草、水藻等水下植物的瘋長,可能會影響到水中的溶氧量,導致魚類減少,即使有魚類存積,大多都是小魚。
不僅如此,小水面受溫度影響非常大,而進入夏季以後,溫度又非常高,時間長瞭,容易讓魚類活躍性出現問題,還不利於魚類躲藏。
除此以外,要想魚獲雙倍,不想空手而歸,請重視餌料的選擇
夏季受到溫度的影響,在釣魚時,要註意餌料的選擇,其次,垂釣時還要避免小魚鬧窩,若是,小魚鬧窩不僅會影響垂釣心情,還會讓釣魚體驗感變差。
建議,在窩料和餌料的選擇上,最好選素餌、香餌,放棄活餌、葷餌的使用,天然餌料可選擇玉米粒、麥粒等,再滴入幾滴垂心者利誘,誘魚會更好。
垂心者利誘含有從魚類身上提取的天然荷爾蒙,能吸引魚群聚集,對多數淡水魚都有效果,還含有DMPT素可增強魚的食欲,讓魚有進食的欲望。
其次,用它打窩,在水中有較強的穿透力,發窩速率也快,不到20分鐘,魚窩處就會有魚泡冒出,還能讓深水處魚前來覓食,增加中竿幾率。
此外,垂心者利誘口味多樣,在垂釣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魚群進行選擇,會有不錯的收獲和意向不到的驚喜。
寫在最後:夏季溫度升高,在進行釣魚時,要註意釣法、釣位、釣具的改變,隻有這樣做,釣魚時才不會空手而歸,毫無收獲。
當然,不同區域、不同地方,魚情、水情會有所不同,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垂釣,畢竟,釣魚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