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這是現在最適合民進黨當局的一句話。
據觀察者網報道,第75屆世衛大會(WHO)確認不會邀請臺灣地區以觀察員身份參與本次世衛大會,臺當局對此表示“遺憾和不滿”,似乎是他們本就應該被邀請,如今結果不符合正常情況一樣。
巧的是,睡不醒的人遠不止民進黨當局,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今天的日韓兩國,尤其是小日子過得還不錯的日本。
中國高層前兩天在對日美兩國的警告中就已經說過,日本在拜登還未訪問亞洲時就已經搞得“甚囂塵上,烏煙瘴氣”,並且奉勸日本“不要為他人火中取栗”。但是他們會聽嗎?答案顯而易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借拜登即將訪日之機,大放厥詞,稱日本“很難接收中國開發東海的行為”。很難想象日本這個國傢對美國的霸權主義信任是從何而來的。
似乎拜登的到來能夠使日本的國傢實力一躍成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似乎即將召開的“四國峰會”能夠給日本帶來足夠的資本挑釁中國的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和發展利益。
很明顯,讓臺當局有信心表達“遺憾與不滿”,讓日本敢於在中國開發自傢土地事務上表達“不可接受”的態度的背後推手,就是剛剛結束韓國“三星工廠”之行的拜登及其掌權的美國政府。
那美國聽到世衛大會依舊不邀請臺當局的消息,會是什麼反應呢?
對這幾個月來一直在背後搞小動作試圖推動臺當局參加世衛大會的美國來說,面對這個結果的時候,恐怕不僅僅是“遺憾和不滿”,更多的應該是“憤怒和擔憂”。
美國的憤怒是來自於帝國霸權的失效。
世衛大會明確拒絕由美國牽頭提出的建議,背後是與公平正義站在一起的國際組織和90多個愛好和平,信仰正義的主權國傢對美式霸權的反抗。美國的擔憂亦來自於此。
至於跳梁小醜日本的無端挑釁,是美國直接指揮的嗎?
很明顯不是的,但是美國的最近動作,都使得日本覺得自己應該明白瞭主子的意思,恨不得在拜登訪問期間,每一天都刻意制造與中國的摩擦來獻媚。
日本《朝日新聞》稱拜登在22日訪日期間將揭露“印太戰略”的詳細內容,並且會在東京參與“四國對話”。
而根據沙利文和拜登一直以來的發言和態度可以發現,“四國對話”峰會基本等同於“四國對華”峰會。日本敢這樣蹦躂,與美國在造訪韓日之前的諸多反華動作不無關系。
日韓民間在幾個月前,就已經爆發瞭大量的反華情緒,甚至在臺灣地區,也有部分民眾開始跟風。
從已公開的消息看來,拜登對韓日的訪問重頭戲就在於“印太戰略”的重啟,但是目前“印太戰略”仍沒有什麼新的消息公開,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拜登亞洲之行專門為瞭“印太戰略”針對中國嗎?第二,拜登四國對話的目的是在亞洲創造一個新的“烏克蘭沖突”嗎?
可以這麼回答,拜登的確是這麼想的,甚至,拜登想要的比這還要多。“挑起地區區域爭端”一直是美國在對待和平穩定,經濟發展地區的國策之一。
如今美國在東歐和東南亞的動作也是如此。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洲正在穩步上升的金融產品基本盤全面潰退,東盟組織的外貿業務以及內需轉控,在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強迫其他國傢對俄羅斯的制裁中變得越來越差。
而這些動作,是拜登為瞭重塑“跨太平洋外貿夥伴協定”的“美國—發展中國傢—第三世界”的無價值傾銷鏈條,然後建立以“印太戰略”為基本盤的“發展中國傢—美國—發達國傢”的供應鏈鏈條。
用美國政府的話說,就是“恢復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
拜登上臺以來,一直試圖恢復“精英政治”下的“新自由主義”美國,再一次使世界感受“新冷戰”的陰雲恐霾,以及美國霸權主義一極的“世界文明格局”。
面對這種戰略態勢和近來的事件,中國在嚴厲警告美日之後,我外交部再一次霸氣表明態度。
中國致力於維護和平、地區安全穩定,更重要的是,“中國有能、有信心、更有決心保護中國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美日等國“以臺制華”的圖謀是一定會失敗的。
因為這一次,我們並不孤單。世界上多達90幾個國傢明確發函致電WHO,反對臺當局參加世衛大會。
這些國傢敢於站出來反對美國霸權,正是美國霸權逐步落幕的標志,是世界金融格局逐漸平等化,國傢發展自主化,經濟全球化的莊嚴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