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高房價給購房者帶來的是沉重的壓力。58同城、安居客發佈的2022年《5月國民安居指數報告》顯示,5月份65座重點監測的城市,新房均價達到瞭17549元/㎡,二手房均價達到瞭16887元/㎡。這也意味著,即使是在國內的二三線城市買房成本也要高達1-200萬/套,就更別提動輒6-700萬/套的一線城市的房價瞭。
面對現在居高不下的房價,已經很少有人會全款買房瞭。普通老百姓隻能是掏光所有積蓄,支付購房首付款,然後再向銀行申請20-30年的房貸。資料顯示,2022年一季度,我國個人房貸餘額漲到瞭38.84萬億元,國內擁有2億房奴,還有2億人在共同還貸。於是,就有不少人認為,購房者的錢都是給開發商賺去瞭。
不過,開發商們表示自己也隻不過賺瞭有限的利潤,遠沒有大傢想象的那樣暴利。通常開發商每賣掉一套商品房,毛利潤也隻有在20%-25%左右。而且現在房地產市場銷售慘淡,開發商現在大量的資金都套在房地產裡面。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已經達到瞭12.56萬億元,顯然,開發商的日子也不好過,弄不好還會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倒閉。
既然購房者欠下大量房貸,而開發商也是身背巨額債務,那樓市的錢最終被誰賺走瞭呢?第一,放貸的銀行。通常開發商的自有資金占比隻有20%,剩下的80%的資金除瞭發行債券之外,就是要向銀行貸款。所以,開發商每年要償還銀行貸款利息的壓力也是很大的。毫不誇張地講,銀行在開發商那邊賺得是盆滿缽滿。
此外,還有購房者群體。現在國內房價這麼高,多數人買房都要申請房貸,每月要償還的房貸就高達5000元以上,而且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幾十年。等30年之後,當購房者還清瞭所有房貸之後,就會發現自己支付的房貸利息就可以另外再去買一套商品房瞭。所以,購房者忙碌瞭這麼多年,最終也是在為銀行打工。
第二,各城市出售的土地收入。土地出讓收入占整個商品房價格的40%-50%,很多城市都依賴於土地的出讓金。所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新一輪調整之後,各地就紛紛放松瞭限購、限售,以及降低房貸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主要是想刺激房地產市場復蘇,讓土地市場能再火起來。這樣一來,各城市的土地出讓收入就不會受到影響瞭。
由於國內的房價一直在高位徘徊,購房者都感到還貸壓力較大。於是,不少人認為購房者的錢都給開發商給賺去瞭。而開發商卻覺得自己賺得並不多。實際上,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裡真正能賺到錢的, 除瞭銀行之外,就是各大城市。
銀行可以收取購房者和開發商的巨額的利息,而各城市可以收取土地出讓金,而土地出讓金占整個商品房價格40%以上。所以,樓市裡的錢,最終還是被銀行業和各城市給賺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