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平凡的世界》:“靠自己而活,靈魂都是安寧的。”
人都有僥幸心理,總是幻想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這種心理總是會讓人無法專心靠自己而活,看到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就總想著算計一把,想著萬一算計成功瞭就可以不勞而獲瞭。
有一位讀者在即將升級為婆婆的時候,聽說準兒媳手裡有錢,就開始心生算計,不去考慮“兒子還沒結婚,自己胡作非為容易毀瞭兒子的婚姻”,一心隻想把兒媳的錢據為己有。
凡事都要講個“憑什麼”,她憑什麼問兒媳要錢?兒媳又憑什麼給她錢?彼此還沒有過交集,兒媳沒有義務為她付出,她僅憑自己的婆婆身份就認為有資格算計兒媳,實在太蠢。
更可悲的地方在於,她被兒媳拒絕之後,竟然惱羞成怒,瞧不起兒媳,慫恿兒子退婚,說輕易退婚的女人肯定不是好貨。
結果可想而知,脾氣再好的女人聽瞭婆婆的這種話,應該都沒有心思讓婚姻開始瞭。
她自己竟然還覺得委屈,認為自己隻是說錯瞭一句話,隻是辦錯瞭一件事,兒媳不該跟她兒子退婚。我想說的是,換做是她,她肯定也會退婚。
不靠自己而活導致靈魂不安,大抵如此。你自認為算計別人可以萬無一失,可一旦玩砸瞭,就隻會自討苦吃。除瞭你自己心裡不安之外,你算計過的人在別人面前也不會說你什麼好話,你還有可能遭受來自“人言可畏”的懲罰。
下面這位讀者就遇到過上面那種婆婆,我們來聽聽她是如何吐槽自己的婆婆的。
東林老師,您好:
在我和男朋友訂婚之前,婆婆對我很熱情,不管我說什麼,她都欣然同意。
可是,在我們訂婚之後,她就開始露出真面目瞭。
雖然她的熱情沒有變,但是卻附加瞭條件,每次對我熱情,都是為瞭問我要錢。
我一開始愛面子,覺得她既然開口瞭,要的錢也不多,我怎麼好意思拒絕呢?
讓我沒想到的是,打開瞭要錢的缺口之後,她的胃口越來越大,膽子也越來越大,竟然謊稱缺錢買衣服而一次性讓我給她打兩萬塊錢。說得好像我是搖錢樹一樣,隨便要一下就可以往下掉錢。
兩萬塊雖然對我來說不算什麼,但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已經不是錢的問題瞭,而是態度的問題,誠意的問題,以及人品的問題。
她很明顯是自私自利的人,很明顯在倚老賣老,仗著我好說話就不停地問我要錢。
我拒絕瞭她,並且跟她講瞭道理:“我還沒跟你兒子正式結婚,嚴格來講,我們倆還不算婆媳,你沒資格問我要錢。就算結瞭婚,你也不該三天兩頭問我要錢,你不能不在乎我的感受。”
我明明是好心教她做人,結果她卻反咬一口,在她兒子面前說我的壞話,把我貶得一文不值,話裡話外都表示看不起我。
我聽說以後,立馬就決定退婚瞭。
我必須退婚,否則不管我是妥協,還是跟婆婆勢不兩立,都會讓我的婚姻不幸福。婚前就出現瞭重大問題的婚姻,不該開始。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結合前面那位婆婆和後面那位兒媳的說辭,不難看出誰對誰錯。
那位婆婆不懂靠自己,隻想著通過算計兒媳不勞而獲,這對於兒媳來說,意味著損失。婆婆因為一己私利讓兒媳蒙受損失,肯定是婆婆的錯。
相比之下,那位兒媳拒絕婆婆的算計,隻是為瞭避免蒙受損失,這是一種合情合理的做法,不僅避免瞭損失,而且還在提醒婆婆不要胡作非為,提醒她應該如何做人,應該如何做一個好婆婆。
她當然不會像那位婆婆一樣良心不安,因為她沒有錯。
這中間牽扯到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衡量對錯的依據。
回頭去看那兩個人的說辭,可以發現她們都知道做人的標準是什麼,區別在於一個堅守瞭標準,另一個破壞瞭標準。
堅守做人標準的人,永遠都不會良心不安。而破壞做人標準的人,在犯錯受到懲罰以後,必然會良心不安。
希望其他人都能註意這種問題,不管你扮演的是何種角色,都不要無視做人的標準。大傢都在遵守標準,就你自己不遵守,你肯定難逃懲罰。受懲罰瞭之後才後悔不該破壞標準,你的良心不安就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