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有人說,如果男人真的愛一個女人,肯定會把她放在內心最重要的位置。雖然對愛情的愛和對父母的愛無從比較,但真正的愛情確實可以讓人以它為重,占據首要位置。
這種觀點聽起來好像有些誇張,事實上,當你真正愛一個人的時候,非她不可的時候,確實會生出一種很獨特的感受。因為你不想失去她,因而就會盡力保護她。
我對我老婆的愛就是如此,雖然她愛我沒有我愛她那麼深刻,但我覺得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是否真的愛她。
因為愛她,我身上發生瞭很多改變。
以前,我很少會在乎別人的感受,覺得隻需要讓自己開心就好。但是,和她相愛以後,我總是心隨她動,她的喜怒哀樂總是牽動著我的情緒。
以前,我因為人生天地間,父母最重要。但是和她相愛以後,我隻想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她身上。
以前,如果有人說我父母的壞話,我會毫不猶豫地跟他們拼命。但和她相愛以後,她流露出對我媽的不滿時,我會思考事實是不是真的如她所說,我在乎她的感受更多一點。
正因如此,所以當她表示不願意跟婆婆一起生活的時候,我隻好答應。我自己也有同樣的想法,我因為愛她,隻想和她過二人世界,我有什麼理由不體諒她的這種想法呢?
而我媽卻不懂體諒我們的心,她依然堅守著內心的觀念,認為兒子結婚後,兒媳就該寸步不離地伺候公婆。
她最開始提出“讓我媳婦辭職回老傢伺候她”的要求時,我沒太當回事,認為隻要我拒絕瞭,她就不會重提要求。萬萬沒想到她竟然那麼執拗,執意要求我媳婦辭職回老傢伺候她。
我跟她講瞭我內心的感受,說瞭我們夫妻倆對愛情的重視,說我們更想過的是二人世界。但這種講給年輕人聽的道理,講給我媽聽,無異於對牛彈琴。
我媳婦見事情麻煩,都已經做出讓步瞭,說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婆婆到我們傢來,可我媽還是固執己見,不停地給我施壓,誓要讓我媳婦辭職回老傢伺候她。
心煩意亂的我,乞求她做個好婆婆,乞求她不要用這樣的方式拆散我的婚姻。隻可惜,打感情牌的方式依然對她無效。
至此,我終於感受到我老婆的感受瞭,終於知道她為什麼討厭我媽瞭。這隻會讓我更愛我媳婦,因為和我媽相比,她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也是個能區分是非黑白的人,如果非要讓我做選擇的話,我隻能選擇我媳婦。
對親情狠心,是一種不太好跨越的心理障礙,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育要尊老愛幼,要有孝心。但就我的情況而言,我媽亂提要求,如果我妥協讓步,還能算是孝心嗎?因為縱容她犯錯,而失去我深愛的老婆,太不合理瞭!
而在我痛下決心跨越瞭那道心理障礙以後,發現問題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嚴重。既然我媽提的是無理要求,就理應被拒絕。她若是因此失望,那也是她自找的。每個人都可以自主選擇做什麼樣的人,以及做什麼樣的事,我媽有她自己的選擇,我也有我的選擇,至於誰對誰錯,就看誰問心無愧!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張小嫻:“當愛情來臨之時,是快樂的。但是,這種快樂是要付出的,也要學習去接受失望,傷痛和離別。從此,人生不再純粹。”
每個人都有這樣一種心理:當好事來臨的時候,認為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本就應該開心幸福;而當壞事來臨的時候,認為命運不公,認為自己不該那麼不幸。
而事實上,人生永遠是好壞參半,沒有人可以一直順風順水,也沒有人會一直不順。或者說,如果人生隻有好事,沒有壞事做對比,好事也就失去瞭好的意義;如果人生隻有壞事,沒有好事做對比,壞事也不會顯得特別壞。
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待愛情或婚姻的時候,不要隻苛求美好,要允許缺點的存在,要能接受和愛情的美好相伴而生的各種磨難。
愛情也好,婚姻也罷,如果像至清的水一樣沒有任何雜質,會顯得很枯燥,你可能無法通過對比去更深刻地感受它的意義。而如果多瞭一些雜質,或者說美好的同時衍生出瞭一些問題,你就可以通過對問題的深思而體會到愛情更深刻的意義。
就拿上面那位讀者的婚姻來說,如果沒有婆媳矛盾之類的問題出現,他隻是從常規的角度去定義婚姻,就很難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定義得再美好,也總是那麼回事。
但有瞭婆媳矛盾就不一樣瞭,當他認識到自己的妻子一直扮演的都是通情達理的角色時,她在她眼中就會被婆婆襯托得更加美好。這種通過事實來確定的“她確實值得我愛”的信念,才會真正植根於內心。
他的經歷給我們的啟發是:隻要夫妻二人真心相愛,就不要懼怕婚姻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因為問題不僅僅是問題,更是對夫妻感情的考驗。隻有雙方同心合力戰勝瞭磨難,然後加深感情,才能確定彼此是真心相愛;反之,如果大難臨頭各自飛,感情經不起風吹雨打,自不必說,彼此是不相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