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的人》:“你不能幹涉別人的人生,就算是為瞭對方好。這是他的人生,隻有他一個人能決定他的人生。”
很多人都曾認為自己有必要幹涉別人的人生,認為自己是為別人好,但最終卻發現,根本行不通。
畢竟,每個人都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除非你順著他,否則你說你為他好,他卻不領情,你的幹涉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讓彼此之間出現矛盾。
如果你遭到過拒絕,如果別人不領你的情,你就不要再白費力氣瞭,讓別人繼續用他的方式過他的人生好瞭,你隻需要過好你自己的人生就行。
下面這位讀者從一段失敗的婚姻中汲取的經驗,講的就是上面那種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東林老師,您好:
想說說我的婚姻,以及我從婚姻中總結的經驗,說不定會對某個人有幫助。
我有一種完美主義傾向,雖然知道很多事無法盡善盡美,但我還是想努力一把,覺得事在人為,不嘗試一下的話,我會不甘心。
這就是我對待婚姻的態度,出發點毫無惡意。但是,真正去執行的時候才發現,我那個婚前總是遷就我的老公,根本不配合我,他明顯變瞭,變得跟戀愛時不一樣瞭。
我親口問過他這個問題:“你以前向來是認同我的,遷就我的,為什麼結婚之後會像是變瞭一個人似的?”
他說,婚姻是愛情的盡頭,既然愛情已經走到瞭盡頭,他就沒必要再像以前那樣對我:“我們也算得上是老夫老妻瞭,何必在乎那麼多?真要較真的話,我遷就瞭你那麼多年,難道現在不該是你遷就我嗎?”
我們這次的對話,就像打開瞭一扇神秘的大門一樣,自打他把那句話說出口以後,就變得更加不可理喻瞭,動輒就否定我,說是我的錯,認為我要求太多,認為我管太多,哪怕我是好心怕他著涼,提醒他添衣服,做精美的飯菜給他吃,依然看不到他的好臉色。
他越是這樣,我就越是想改造他,因為在我看來,他在沉淪,在墮落,漸漸偏離瞭正常人的軌道。哪怕我對他隻有殘留的愛意瞭,我也不希望看到他越變越糟。
然而,我對他的要求卻驚動瞭婆婆,婆婆不分青紅皂白拿離婚要挾我:“要離婚就趁早,別耽誤我兒子再婚!我真後悔讓他娶你,他哪怕隨便從大街上拉一個人結婚,也要比你好一萬倍!”
我忍著怒氣跟婆婆解釋我們夫妻倆吵架的原因,但是她根本不聽我說什麼,翻來覆去都隻有一句話:“要麼離婚,要麼閉嘴!”
我是不可能閉嘴的,因為我閉嘴就意味著我對婚姻不負責任。但不閉嘴又無法解決問題,所以,我好像隻能選擇離婚瞭。
想到離婚,我當然不可能讓自己那麼長時間的付出付諸東流,我必須索要補償,我必須為我離婚後的生活考慮,所以我同意瞭離婚,但附加瞭一個條件:“離婚可以,但要先分財產,否則我會繼續按我的方式改造婚姻!”
我沒想到婆婆會大方地跟我老公說:“給她錢,讓她趕緊滾!”
當時我特別痛心,因為我並沒有做錯什麼,卻遭到瞭非人的待遇。不過,很快我就不痛心瞭,因為我因禍得福,不再操心婚姻瞭,就對工作就上心瞭,從而得到瞭一個很好的機會,給我的生活賦予瞭新的意義,而且,還收獲瞭一份愛情。
我不可能讓曾經的感情悲劇重新上演,所以我的前途註定一片光明;而我的前夫,他不願意讓我幹涉他的人生,結果他自己又無法經營好自己的人生,活得不如我。
人們都說他是受瞭離婚的打擊,我覺得不是,他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太固執,太自我,不懂發力,也不懂借力。我的失去意味著更好地擁有,而他的失去,隻是損失。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每個人身上都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成分,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認為自己所堅持的才是最好的。
不同人之間的區別在於,有的人有自知之明,懂得反思“我是不是太自我”,而有的人則一意孤行,從不反思。
懂得反思的人,會因為重新審視自己而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會尋求發展和突破,適當聽取別人的建議;而不懂反思的人,會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一輩子作繭自縛。
哪一種人會過得更好,不言而喻。生活空間需要不斷地開拓,才會有更廣闊的天地;如果隻是停留在一個狹隘的空間中,怎麼折騰都好不起來。
那位讀者和她前夫之間的差異,就是最真實的答案。如她所說:同樣是失去婚姻,對她來說,失去瞭才能更好地擁有;而都對她前夫來說,失去瞭就是損失,會讓他的原本殘缺的生活變得更加幹癟。
雖然我們處在婚姻當中,會不由自主想要追求完美,想要讓自己和愛人變得更好,但理想和現實並非在任何時候都同頻,不同頻的時候,兩個人還是分開比較好,讓有追求的人獲得自由,讓自甘墮落者墮落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