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很多事都有兩面,一是常規的一面,一是非常規的一面。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和灌輸的很多東西,都隻是基於常規的一面而言,比如做人要善良,要寬於待人,要懂得包容,要如何如何。
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告訴我們人生還有另一面,所以當我們用常規的方法應對非常規之事的時候,會發現行不通,甚至會受挫受傷。
遇到這種問題時,我們不能傻乎乎地高喊“人間正道是滄桑”,應該認清“人生有正反兩面”這個事實,從而在既有的常規基礎上,思考一下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應對非常規之事,這樣才能不盲目商量,不盲目寬容,不盲目包容,該狠心的時候狠心,該自私的時候自私,該薄情的時候薄情。
就像朋友小安所說:“以前的我,不懂什麼叫多情總被無情惱,直到自己親身經歷瞭一段這樣的感情,才明白怎麼回事。這段婚姻讓我認清瞭這樣一個事實:我以往堅持的很多東西都是片面的,我本以為多情就會被多情眷顧,我本以為善良就會被善待,結果善良和多情反倒成瞭我的弱點,讓自己離幸福越來越遠。如此一來,我以後就不能隻是多情和善良瞭,我還要學會薄情,不能再對不懷好意的人善良瞭。”
02
小安的那種感情經歷很多人都有,因為很多女孩子從小就被教導要溫柔善良,要像個女孩子,不能像個假小子,另外還有“好人有好報”之類的說辭。
雖然灌輸這種善念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完全閉口不談風險,讓女孩子沒有風險意識,沒有防人之心,不會有好處。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隻讓她看到世界的美好,但漸漸長大瞭,就得讓她知道世界還有不美好的一面,應該教她如何應對不美好的一面,這樣的成長才全面。
小安就是因為從小到大隻被教導瞭溫柔善良,沒有人提醒她世界還有不美好的一面,與善良的人同在的還有不善和偽善之人,讓她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當然很容易栽跟頭。
心存善良的她,相信人間的美好,相信愛情的美好,於是第一次戀愛就結婚瞭,她前夫阿卓表面上看起來很愛她,其實是另有所圖,隻想圖她的錢,故意裝出很愛她的樣子,把她的善良多情當成瞭弱點去利用。
在此之前沒有人跟她說過類似的問題,她自然也就不知道壞人是什麼樣,自認為自己遇到瞭真愛,結果等到有一天自己手裡沒錢瞭,錢都被阿卓算計走之後,她再也不被善待瞭,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阿卓沒有把她一腳踢開,是覺得她還有利用價值,要求她必須去工作,必須把她賺的所有錢都給他。
吃盡苦頭的她,最後終於如願離婚瞭,當然會覺得開心:“終於離婚瞭,我太開心瞭,離開不愛我的人,才能遇到真愛我的人!”
她的覺醒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如她前面所說,她認識到自己之前被教導的很多東西都很片面,應該靠自己去逐步完善,覺得唯有學會用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對待不同的事,才能活得輕松幸福,才能遇到真正的真愛。
雖然說她的覺悟會“一法通萬法通”,她之後不會再走彎路,但退一步來講,如果她父母早一點讓她知道與美好同在的另一面,她早一點具備風險意識,也就不用走那麼多彎路瞭。
03
周國平在《思想的星空》一書中提到:“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是做人,懂得自愛自尊,使自己有一顆坦蕩又充實的靈魂,足以承受得住命運的打擊,也配得上命運的賜予。倘能這樣,也就算得上做命運的主人瞭。”
作為過來人,他總結的這種人生態度固然很好,但對於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不可能生來就有那麼高的覺悟。這就要求父母以及其他教育者在教導年輕人的時候盡量全面一些,不能隻是告訴他們要堅強,要能承受得住命運的打擊,還要讓他們知道人生和世界的正反兩面。
從每個人“個人的角度”來說,如果沒有人給你全面的教導,應該學會自己去摸索。其實也就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問題,當我們知道應該與人為善的時候,應該要反思下:如果遇到的人不是善良之人怎麼辦?當我們認為多情就是愛情的時候,要反問自己:如果多情的多向錯瞭怎麼辦?如果有人把你的多情當成瞭弱點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不難參透,關鍵是要有主動去思考的覺悟。對於像小安那種“多情”的女人來說,如果她提前懂得主動思考瞭,不用經歷錯誤的婚姻也能想明白,多情的同時還要懂得薄情。越是多情的女人越應該學會薄情,隻有這樣,你才能在面對不同的感情時用對方法,才不至於讓別人把你的多情當成弱點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