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在一個一切都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急於得出結論是愚蠢的。”
客觀世界的東西,是有定論的,該是什麼就是什麼。但主觀世界的東西,很多沒有定論,或者說暫時沒有定論,因為有個詞叫“事在人為”。
人們在主觀世界中下結論,往往是基於自己已有的有限認知。用認知中的客觀規律下結論,往往不會錯;但如果用認知中的主觀規律下結論,則容易出錯。
一個人認知中的主觀規律,有的是自己總結的經驗,有的是道聽途說的經驗,由這些經驗得出的結論都未必準確。
比如有人說“等我玩夠瞭,就找個老實人結婚”,很多人的認知會停留在“因果報應”的層面,認為這樣的人早晚會自食其果,即便如願嫁給瞭老實人,也難免會栽跟頭。
而事實上,這種事不能那麼武斷地下結論,因為那種“玩心很重”的人,並非都是在讓自己持續貶值,也有讓自己持續增值的人。讓自己持續增值的人,就一定會幸福。
下面這個女人提到的有關她閨蜜的情況,講的就是上面那種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東林老師,您好:
我閨蜜“玩夠”以後如願嫁給瞭老實人,竟然沒有栽跟頭,真是活見鬼瞭!
不是說她那種“等我玩夠瞭,就找個老實人結婚”的人一定會遭報應嗎?為什麼在她身上不起作用?
這讓我多少有點不舒服,倒不是因為我不願意看到她過得比我好,而是,我竟然過得還沒有一個我看不起的人幸福,有一種深刻的挫敗感籠罩著我。
直到現在,我依然能記起她說那句話的表情,總是嬉皮笑臉說:“等我玩夠瞭,就找個老實人結婚!”
我向來很反感說這種話的人,勸她好自為之以後,她依然死性不改,我就跟她劃清瞭界限,不想受她連累,覺得她早晚會後悔自己不懂潔身自愛。
跟她斷聯以後,我就結婚生子瞭,日子不好不壞,不溫不火,偶爾想起她時,會覺得自己過得再不好,也會比她過得好。
可是,當有一天我聽其他朋友提起她時,我的世界陷入瞭混亂,因為她們都很羨慕她,一致認為她比我們所有人過得都好,不僅嫁瞭個好老公,而且自己很有本事,可以憑借一己之力支撐起三個傢庭——她自己的小傢以及雙方的原生傢庭。
我心想這不可能是真的,但之後被她邀請到傢裡做客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朋友們說的是事實。她看起來比我們都年輕,保養得很好;她老公是個道地的老實人,對她很尊重;她們傢寬敞明亮,比我傢大得多。
我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我的三觀出瞭問題嗎?難道我一直堅守的認知是錯誤的嗎?我這種安分守己的人,竟然沒有她這種胡作非為的人過得好,感覺好沒天理!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或許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不正經,老是說一些有悖常理的話,有些甚至滿嘴葷段子和臟話,但她們隻是口嗨,真正在做人做事的時候,很嚴謹,很自律。
這樣的人若是經常說“等我玩夠瞭,就找個老實人結婚”,就不能用常理度之,因為她們表面呈現出來的東西,並不能代表她們的人品。
再者說,女人“玩心重”並不一定是玩弄自己的感情。玩弄自己感情的人,當然會自食其果;但除此之外“玩心重”就未必是壞事。如果“玩心重”針對的是“自我經營”,是持續讓自己增值,就是天大的好事。
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位讀者對她閨蜜的評價未免有失偏頗。她匆忙下結論,隻是基於自己的狹隘認知,沒有關註到其他可能性。而事實證明,她閨蜜並非是她認為的那種人,所以她閨蜜的結局就不會是她預料的那樣。
從她朋友對她閨蜜的評價也可以看出來——不僅嫁瞭個好老公,而且自己有本事,能憑一己之力支撐三個傢庭——她閨蜜玩心重是針對的是“自我經營”,不僅讓自己變得很有本事,而且保養得很好,這樣的人有資格對婚姻挑三揀四,而且一定會幸福。
我們可以不學習她閨蜜的那種“玩世不恭”的外在作風,但是我們應該學習她做人嚴謹,做事自律的生活態度。想要讓幸福來得穩當一點,把自己變強大是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