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蹈傢、上海金星舞蹈團藝術總監金星又被社交平臺禁言瞭。
為什麼是“又”?因為她之前就因不當言論被社交平臺禁言過。
金星因為什麼被禁言?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她為唐山被打女性發聲一事,因為她的唐山相關文字還在,而且她在其他平臺上的狀態還是正常的。
那就隻剩下一種可能,金星大概率是因為在社交平臺上挑起瞭所謂“簡繁體之爭”並對網友出言不遜導致被禁言。
那麼,金星到底說瞭什麼?
金星在6月12日晚八點多轉瞭一個帖子,該帖原創作者不可考,帖子內容是用牽強附會的方式否定簡化字改革。
根據帖子裡的文字“六十年前”判斷,這應該是一個首發在2016年的帖子,也因此被網友們稱為“古墓派公知”。
如果金星僅僅是覺得有趣分享一下文字遊戲倒也沒什麼,但帖子中有一句話引發瞭眾怒:好的通通被簡化瞭,不好的全都保留瞭下來。
這種話針對“簡體和繁體”的關系來說屬於一種典型的片面觀點,金星被網友斥責也是活該,她隨後和網友的互懟則是火上澆油,最後被禁言則是咎由自取,真不冤。
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不積極引導公眾和粉絲也就罷瞭,反而在社交平臺上對國傢的文化普及政策陰陽怪氣帶節奏,不禁言留著幹嘛。
下面進入科普時間,為什麼說金星被禁言不冤,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說明一下。
一、漢字演變歷史
我們熟悉的簡體字當然不是漢字最初的樣子,而是漢字經過幾千年演變的結果。
在漢字演變過程中,曾出現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繁體、簡體等多個時期。
在近代和現代還曾出現過其他文字改革潮流,一個是二十世紀初流行的所謂“拉丁化”漢字,用字母徹底替代漢字,後來此觀點被證明不可取,爭論中還出現瞭著名雄文《施氏食獅史》。
上世紀七十年代還推行過二簡字,由於太過於激進出現不少問題,後來被廢止,遺留下來一些如“簫肖”、“閻閆”和“傅付”的爭議。
可見,漢字演變是有章可循有史可鑒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適合社會發展的變革就會沿襲,不適合社會發展的變革就會廢止。
如果說我們應該尊重歷史文字,那到底是應該尊重繁體、隸書、小篆還是大篆,或者尊重甲骨文?
有人說繁體字是中華文化靈魂,那憑什麼小篆和甲骨文不是,如果簡化字這不好那不好,那我們要一路倒退回甲骨文嗎?
二、簡體字改革歷史
和一些人的印象不同,簡化字改革並非是從1956年才開始出現的,歐陽詢和顏真卿都曾寫過俗體字,明朝詩人呂留良還曾向黃宗羲推薦俗體字:“可省工夫一半”,簡化字改革時也曾將部分俗體字直接搬瞭過來。
清朝末年社會上開始呼籲簡化字改革,到瞭民國初年,為瞭反對拉丁化漢字的觀點,簡化字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193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開始推行簡體字,並發行官方標準的簡體字表,後來因戴季陶的強烈反對才作罷。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1956年我們熟悉的簡體字開始推行,之後經過兩次修訂,一直沿用至今。
可見,簡體字改革並非是從1956年開始,如果從最早使用俗體字的三國時期開始計算,簡體字已經有瞭近兩千年歷史,幾乎和繁體字的歷史相差無幾。
如果從1935年第一本官方簡化字表開始計算,簡化字改革也已經有瞭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並不是隻有六十多年那麼簡單。
三、簡體和繁體的關系
簡單說,簡體字和繁體字有繼承和共存兩種關系。
從歷史沿革上看,簡體字和繁體字,或者再往上追溯到隸書、小篆、金文和甲骨文,漢字始終具有繼承關系,很多字體都是相近的。
此外,雖然簡體字從1956年開始推行,但與此同時繁體字並沒有被徹底禁止,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旅遊很多場景中,繁體字依然隨處可見,甚至連電腦輸入法裡都有繁體選擇項。
而且,本身簡體字中就有很多字是從繁體字裡直接搬過來的,並非所有繁體字都改成瞭簡體字,這是另外一種共存關系。
就因為簡體字和繁體字存在這種繼承和並存的關系,很多人從未學過繁體字卻能很順利地讀懂一篇繁體字文章。
四、簡體字改革的必要性
繁體字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筆畫特別多,有的字甚至筆畫多到像一幅畫的程度,從文化角度看,確實非常古典,從美學角度看,確實非常漂亮,所以很多書法作品喜歡用繁體字書寫,甚至還有人追求更具美感的小篆書法。
但是,繁體字筆畫多的特點也產生瞭一種現實門檻,那就是不好學。
同樣一篇文章,簡體字所用筆畫可能要比繁體字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多,繁體字這種特點不僅造成書寫、刻印的效率低下,更是讓學習的成本大大增加。
為什麼很多古代的讀書人隻讀書不幹活?原因之一就是學習成本太高,需要更多時間。別忘瞭,除瞭認字之外,古代還要求讀書人的書寫字體要工整漂亮,幾乎每一個狀元都能算得上書法傢,有的名臣甚至是書法大傢。
讀書人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去認字、寫字和練書法,哪有時間幹活。同理,過高的學習成本也擋住瞭大部分老百姓接受教育的機會,於是超高的文盲率幾乎占據瞭整個繁體字時代。
解放後,為瞭提高人民文化素質,提高勞動生產力,國傢就必須進行大規模掃盲,比起繁體字來,不論從哪方面看,簡體字都有相當高的效率,在當時是性價比最高的文化學習字體。
可以說,簡體字直接促進瞭國民素質的快速提高,加快瞭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建設和文化普及都有著居功至偉的作用。
解釋完這四點,相信很多網友都能看出來,金星所發文章的觀點是多麼幼稚和片面,那為什麼金星還要發呢?
近年來網絡上流行一種“二極管思維”,大致意思是指那些“非黑即白”的觀點,具體表現為:隻要看到一種觀點有一點道理就立刻表示支持,隻要支持瞭某種觀點對不一樣的觀點就采取對立的態度。
金星所轉發的帖子確實有那麼一點意思,估計原創作者也是絞盡腦汁才搜集到瞭這麼多素材,隻不過這種帖子顯然是一種似是而非嘩眾取寵的東西,幾乎毫無借鑒價值,更沒有任何邏輯性。
但金星偏偏就因為該帖子存在的那麼一點小意思選擇轉發,還為瞭該帖子和不同觀點的網友互懟甚至口出狂言,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二極管思維”。
須知,簡體字所代表的文化普及是千年大計,我們用短短幾十年時間就解決瞭幾千年存在的文化弊端,文盲率從建國初的70-80%下降到2021年的2.67%,這中間當然有簡體字改革的巨大功勞。
對於簡體字改革這樣一個千秋偉業,當然不能用金星們的“二極管思維”去判斷,作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金星還需要進一步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