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在很多老一輩人的觀念裡,是毫無爭議的、絕對正確的思想。
有很多傢庭,甚至把去養老院安度晚年,看成是非常不體面的一件事。然而萬事無絕對,有人排斥養老機構,同時也會有人支持這種養老形式。
84歲的老藝術傢祝希娟,就非常贊同到養老院安享晚年的做法。
她不僅多次公開發表這樣的想法,並且早在幾年前,她就已經和丈夫侯烽民搬到瞭心儀的養老機構。
說到祝希娟這個名字,很多年輕一些的網友可能會有些陌生。那麼這位思想開明的老人究竟是誰呢?
其實,她就是在經典影片《紅色娘子軍》中飾演吳瓊花的演員。
她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票選出來的第一位影後,她曾與秦怡、謝添、上官雲珠等演員共同被評為22大影星,且還是其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她身上的頭銜和光環數不勝數,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祝希娟榮耀背後的故事。
1
祝希娟出生於1938年的江西贛州,她的父親是知識淵博的祝元清教授。
有一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不太平的年代,祝希娟雖然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傢庭,但整個童年她還是過得顛沛流離。
廣西、雲南、四川,都曾留下過他們一傢人的足跡。在四川宜賓的李莊鎮,祝希娟一傢過瞭6年相對平靜的日子,她還在那裡度過幾年的校園時光。
不過,祝希娟後來還是跟著傢裡人輾轉到瞭上海。
1952年,正值青春的祝希娟得到瞭一個在電影中跑龍套的機會。
雖然那次她扮演的隻是個一晃而過的角色,但這次“觸電”還是讓她愛上瞭表演的感覺。
從那時起,祝希娟就把演戲當成瞭自己的愛好,上高中的幾年裡,她一直活躍在業餘話劇團,樂此不疲地做著一些與表演相關的事情。
彼時,祝希娟還沒想過自己未來的路要怎麼走。她雖然喜歡表演,但其實那時她心裡也還有別的愛好,那就是做一個農藝師。
而祝希娟之所以想做農藝師,是受瞭外國電影《米丘林》的影響。在充滿幻想的少女祝希娟腦中,始終浮現著藍天遠樹、金色麥浪、雲影飄動的美好景象。
直到高三那年,她也還沒想好自己到底更想要幹什麼。關鍵時刻,祝希娟的老師給出瞭決定性的意見。
老師對祝希娟說,經過這幾年的觀察,我認為你還是更適合學表演。
就這樣,祝希娟選擇瞭報考上海戲劇學院,雖然她很順利地就考上瞭。但沒想到父親的一句話,讓她還沒有乘風遠航,就被澆瞭滿身的冷水。
2
在得知女兒立志要做一名演員,並已經考上瞭表演學校時,這位老先生失望地說,我們傢居然要出一個戲子瞭。
父親的這句話,深深烙印在祝希娟的心上,為瞭讓父親刮目相看,她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好演員,讓父親知道新中國的演員,和過去的戲子是不一樣的。
不過,祝希娟雖然雄心壯志,可到瞭學習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前方的路是困難重重。
祝希娟從小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性格,在班上大傢都覺得她是假小子一個,這本身沒什麼問題。
但是偏偏當時學校的表演課都是按照國外教學大綱來的。
一年級就是訓練放松、想象等表演元素,從未接觸過這些的祝希娟總是進入不瞭狀態。如果要是排練愛情婚姻小品,從未有過戀愛經驗的她更是無所適從瞭。
就這樣,在大一的時候,祝希娟總是惴惴不安,她甚至想過如果真的不適合做演員,自己幹脆去做農藝師好瞭。
祝希娟的情緒被老師看在眼裡,某天這位老師特意找到瞭她,親自為她創作瞭一段講述兄妹感情的小品,連祝希娟自己都沒想到,這一次她居然表演得很好。
這次突破讓祝希娟相信,自己是能夠做一個合格的演員的,她也開始更加用心的學習。
這人要是一自信,底氣也就跟著來瞭。
那段時間,祝希娟經常和同學們展開討論。有時候討論到激烈處,祝希娟完全顧不上自己是個什麼形象,大著嗓門就像是在與同學吵架一樣。
有意思的是,她這副不拘小節、眼神火辣的樣子,恰巧被一位導演看到瞭。
那天導演眼前一亮,祝希娟的機會來瞭。
3
1959年,謝晉導演正在四處尋找新片《紅色娘子軍》女主角吳瓊花的人選。
在謝晉的心中,這個角色年紀輕輕、命運多舛,但性格卻很潑辣,眼睛要藏著不屈的光芒。
但他找遍瞭廠裡所有的女演員,卻始終沒有一個合適的。不是身上沒有那種氣質,就是年紀不合適。
一籌莫展的他,把目光落到瞭院校的女學生身上。
某天,上海戲劇學院的話劇《在和平的日子裡》正在排練中。
求賢若渴的謝晉悄悄來到後臺,希望能有一些收獲。
恰巧這個時候,一聲高過一聲的爭吵吸引瞭他的註意。謝晉循聲望去,眼中頓時冒出瞭驚喜的光。
原來,正在激烈討論的是一對青年男女,那個年輕女孩的一雙眼睛很大,並且眼神還非常火辣,整個人散發著死不退讓的氣場。
憑著多年的經驗,謝晉敏銳地感覺到,吳瓊花找到瞭。
自那以後,謝晉又和祝希娟多接觸瞭幾次。越瞭解他也就越肯定自己的想法。就這樣,祝希娟成瞭《紅色娘子軍》中的女主角。
現在很多劇組在正式開拍前,都會要求主創圍讀劇本,看起來很是敬業認真。但其實在幾十年前,這根本就不算什麼。
祝希娟等幾位確定出演娘子軍的演員,在開拍前就被送到瞭影片原型人物待過的地方,由一位真正的娘子軍帶領著她們,進行瞭一個月的訓練。
這邊祝希娟緊鑼密鼓地訓練著,謝晉那邊卻炸開瞭鍋。
其實當時有很多人,並不看好這位毫無經驗的演員,他們一直在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
為瞭讓大傢心服口服,謝晉請來瞭電影的編劇梁信,讓他從一群女演員中選出一位他心中的吳瓊花。
這種做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有些緊張。
4
事實證明,謝晉的選角是非常精準的,梁信在掃視瞭演員一圈之後,指瞭指祝希娟說,她是吳瓊花。
導演和編劇的雙重肯定,讓其他人的非議少瞭很多,在祝希娟拍攝瞭幾場戲之後,大傢也都一改之前的想法,越來越看好她瞭。
而《紅色娘子軍》上映之後,也獲得瞭巨大的成功。
祝希娟正是憑借這部電影,成為瞭首屆百花節最佳女演員獎。
事業有瞭起色的同時,月老也為她安排瞭一段好姻緣。
1963年左右,祝希娟經人介紹認識瞭一位名叫侯烽民的男士。
這位男士是山東泰安人,出生於1935年,比祝希娟大3歲,是一位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的畫傢。
此前,祝希娟對這方面一直不太開竅,也沒有過談戀愛的經驗。不過在與侯烽民接觸幾次之後,她卻覺得非常放松舒服,盡管兩人沒有跌宕起伏的感覺,但歲月靜好的味道同樣美妙。
就這樣,祝希娟和侯烽民攜手走入瞭婚姻。
婚後,祝希娟先後生下瞭一女一子。
一傢四口人原本應該其樂融融,可也就是這段時間,一場特殊的風暴襲來,很多人都受到瞭影響。
祝希娟一傢也不例外,那些年她隻拍攝瞭一部影片,此外再沒有任何演出機會。
直到70年代中期,一切才漸漸回歸到正常。
可這個時候,祝希娟已經從20幾歲的黃金年華,走到瞭40幾歲的中年時光。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事情。
不過即便是這種情況,祝希娟也沒有自哀自怨,她迅速進入到工作狀態,拍電影、去國外參加影展。很快,一個發現讓她有瞭轉型的想法。
5
有一次,祝希娟發現意大利的電影雖然拍得很好,但票房卻並不十分令人滿意,一番研究後她發現,這是因為電影受到瞭電視劇的沖擊。
具有前瞻眼光的她認為,這種現象早晚會出現在國內。而自己這一批電影人已經不再年輕,那不如把機會讓給懷揣夢想的年輕人。
可是不做電影,又要做什麼呢?
命運有時候真的很奇妙,這邊祝希娟想著改行,那邊老天就把機會送上瞭門。
1983年,祝希娟的丈夫侯烽民跟朋友參加瞭一個深圳引進人才的招聘會。沒想到會上的領導知道侯烽民是祝希娟的丈夫,當晚就親自登門拜訪。
他們說服祝希娟去深圳電視臺工作,這讓正在尋找改行機會的祝希娟也非常動心,由於時間緊迫,祝希娟和丈夫隻商量瞭一個晚上,就作出瞭搬離上海的決定。
可是到瞭深圳,祝希娟就傻眼瞭。原來所謂的電視臺隻是一棟4層的鐵皮房,並且還在十分偏僻的地方。
經過短暫的錯愕,祝希娟恢復到幹練的工作狀態。她當時的想法是,既然來瞭,就要幹出個樣來。
事實上,祝希娟確實做得不錯,後來她還成為瞭深圳電視臺的副臺長。
她坐鎮臺裡的那些年,電視臺旗下的藝術中心每年都能捧回一座飛天獎,有一年,他們甚至一年拿瞭3個飛天獎。
1992年,祝希娟功成身退,心系電影的她推掉瞭很多送上門的工作,到國外與女兒一傢團聚,順便也學習一下電影制作方面的知識。
幾年後,她不顧女兒的挽留,與丈夫一起回到瞭國內,開創瞭自己的影視公司。
雖然此時的祝希娟已經步入老齡,但她在影視劇領域中卻越來越活躍瞭。
她不僅參演瞭很多的作品,還牽頭拍攝瞭講述22大影星故事的紀錄片。
這位老人似乎一生都在為事業忙碌,但其實私下裡她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
6
在生活中,祝希娟堅持運動、熱愛旅行、喜歡養花,她把自己的小日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祝希娟曾坦言,我是不會給子女帶孩子的,我們老年人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自己的生活,年輕的時候我們被孩子、工作拴著,如今我們要過得自由一點。
同時,她也表示老年人要多愛護自己,不要成為子女的累贅。
就比方說祝希娟和侯烽民,這一輩子都相依相伴,所有的傢事都是兩個人分擔。
到瞭年老體衰的時候,有些繁重的傢事也會做不來。
一般的人傢,會想著不如請個保姆。但是侯烽民卻說,傢裡突然多瞭個保姆,就好像來瞭個第三者。
祝希娟也很贊同丈夫的話,所以這對老夫妻想到瞭另外一條路,選一傢心儀的養老院。
起初,他們的一對子女得知老兩口這個想法,都有些無法接受。祝希娟夫妻說服瞭兩個孩子,並帶著他們在養老院深入瞭解瞭一番。
他們的子女看到瞭養老院無可挑剔的設施,這才消除瞭顧慮。
如今祝希娟和侯烽民早已經度過瞭金婚,或許在這對老人的心中,有沒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並不是最重要的,一傢人隻要心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