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
早已宣佈退圈的霍尊再次登上熱搜榜,而且排名還挺靠前的。
在娛樂熱搜榜第四名位置上赫然出現“霍尊”二字,看著讓人感到有些驚訝。
而霍尊之所以能夠上榜,原因也在熱搜榜上,就是排在第八位的“蘇州夜曲”。
2022年6月20日霍尊在社交平臺上發佈瞭一則視頻,內容是他和一名女子聯袂彈唱,雖然霍尊的歌喉依然保持不錯,琵琶美女的曼妙身材也引人註目,但他們彈唱的曲目《蘇州夜曲》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歌曲。
《蘇州夜曲》發行於1940年,由日本西條八十作詞,服部良一作曲,李香蘭演唱,這首歌旋律優美,頗有江南水鄉的獨特氣質。如果僅僅從音樂角度衡量,這是一首相當不錯的作品,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該曲流傳幾十年且被很多音樂人翻唱。
但是,《蘇州夜曲》是一部同名電影的插曲,該片還有其他名字,光從名字和時間上看就能猜出這是日本為瞭美化侵華戰爭拍攝的一部宣傳電影。
劇情梗概:中國女子桂蘭的雙親死於日本侵華戰火,房屋被燒,桂蘭無傢可歸,因此她對日本人充滿瞭仇恨。但是,在桂蘭走投無路的時候遇到瞭一個善良的日本船員長谷,他將桂蘭接到旅館,並安排傭人照顧她。
雖然寄人籬下,桂蘭依然對搭救她並細細照顧她的船員長谷懷有敵視,直到有一天,長谷忍無可忍打瞭桂蘭一記耳光,讓她清醒一點。之後桂蘭幡然醒悟深深愛上長谷,並和他結婚。
長谷婚後在一次執行運輸任務時被國軍襲擊失蹤,桂蘭傷心欲絕,但長谷在片尾平安歸來,兩人從此過上瞭幸福的生活。
不論從哪個方面看,這都是一部毫不掩飾的美化侵略電影,其劇情似乎在暗示日本人很善良,中國人備受照顧還不領情,隻有被打一頓才清醒過來,發現日本人是真好人,並深深愛上瞭日本人。
電影《蘇州夜曲》美化侵華戰爭的意圖如此明顯,該片同名插曲《蘇州夜曲》也就不可避免成瞭一首具有侵華背景的歌曲。
作為中國歌手,霍尊雖然已經宣佈退圈,但他在公共平臺上發佈彈唱《蘇州夜曲》的做法該如何評價呢?
有相當一部分網友持反對態度,原因很明顯,音樂、美術、科技、體育雖然口號喊著無國界,但現實中沒有一個是無國界的。
如果《蘇州夜曲》是一首單曲,即使創作於1940年也不妨礙該曲流行,但《蘇州夜曲》是日本方面專門為美化侵華電影制作的插曲,其基因就帶上瞭美化侵略戰爭的元素,作為被侵略國傢的一員,霍尊如此行徑確實不妥。
但是,也有一部分網友持寬容態度,他們的理由也很直接,《蘇州夜曲》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沒有被禁止過,既然沒有禁止,霍尊彈唱這首歌也就沒有不對。
霍尊的支持者甚至還搬出瞭其他翻唱《蘇州夜曲》的歌手名單,其中比較惹眼的有費玉清、辛曉琪、李健等知名歌手,甚至還有孔子學院的學員,霍尊支持者想以此證明《蘇州夜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筆者檢索瞭一下,確實能夠輕松找到費玉清翻唱的《蘇州夜曲》,辛曉琪翻唱版本也在網絡上可以收聽和下載。
至於和霍尊同為內地歌手的李健,他並沒有直接翻唱《蘇州夜曲》,而是將其改編成瞭《楓橋夜泊》。
雖然李健有些躺槍的意思,但筆者發現,早在李健的《楓橋夜泊》剛推出時就有網友公開質疑這首歌的原始版本《蘇州夜曲》不合適:是一首我們不應聽見的歌曲。
至於霍尊支持者抬出來的孔子學院,經過檢索發現,那傢孔子學院隸屬於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當天用二胡演奏《蘇州夜曲》的學員也是一個日本人。
那麼,霍尊此舉到底該如何評價呢?
筆者認為,可能是源於李香蘭女士在戰後致力於中日友好的努力,《蘇州夜曲》雖然出身有問題,但就像我們不禁止日本侵華老兵來華旅遊訪問一樣,《蘇州夜曲》也不禁止繼續演唱。
因此,從法律上講,霍尊在公共平臺彈唱《蘇州夜曲》當然沒問題。
但是,雖然我們寬容善待日本侵華老兵,但也不能隨隨便便就邀請一名侵華老兵去上國內的娛樂節目,你讓那些戰爭的受害者如何看。
同理,雖然《蘇州夜曲》不被禁止,但如果作為公眾人物也不太適合隨隨便便在公共平臺演繹和推薦,畢竟這首歌不僅背景有問題,更是代表瞭一段屈辱的歷史。
霍尊雖然早已宣佈退圈,但他在粉絲群體裡和網絡上依然有相當影響力,在很多時候還是應該謹言慎行,多做一些為音樂、為行業、為社會有益的事情。